(生意場訊)你看過《暗流2》嗎?電影里面的邪惡教士就是因為服用了一種毒性激素而獲得超凡能量。就像給人帶來最大刺激的毒素一樣,激情就是一個公司的毒素,擁有這種毒素的公司,才能具有扭轉乾坤的超凡能量,具有更強的創新力、破壞性、進攻性、敏感度、執行力,才能積極主動、全力以赴。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公司就是由大量的技術、合同、資產所組成,經理人則像零件一樣可以替換。當經理人的行為不符合經濟理性時,那只是因為他們未能掌握充分的資訊。幾十年前,福特基金會在1959年一份有關商業教育的開創性報告中指出,“利用系統性知識所做成的理性決策”,正是“管理專業化”的本質所在。
不幸的是,幾十年后的今天,許多人仍把這種商業精神奉為圭臬。強調process(流程)已經成為公司治理的大勢所趨。一個例子是,有關“執行”方面的書正在大行其道,同時,越來越多的經理人沉湎于“Ps陷阱”(product、pricing、promotion、positioning、publicity、packaging、permis sion ),不能自拔。而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仍在豐富這個Ps的列表。
更為不幸的是,就像一個平衡木一樣,我們越來越重視process(流程),卻把另外一個“P”拋諸腦后,這就是passion(激情)。
你的公司“中毒”了嗎?
用毒性來形容一個公司,是否有點危言聳聽?6月份,我在采訪LG電子中國區總裁孫晉邦時,他提到了一個“中毒”的公司。
這個公司就是豐田。孫晉邦特別欣賞兩個強調執行的標桿企業,GE和豐田。這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孫晉邦甚至用一個“中毒式的”詞匯來形容豐田的風格。“豐田的特點是持續地改善組織文化,用一個詞來形容是‘中毒式的’,不斷地改善。”而GE,則是課題改善式的,制定一個主題或攻關的課題,大家共同來克服這個難題。
要想領略豐田的“毒性”,不妨先去參觀一下豐田在日本豐田城(Toyota City)新建的豪華設計中心,根據《商業周刊》的描述,第一眼看到的將是點綴在主休息室內的幾十個近一米高的膠質軟糖狀雕塑。這些顏色鮮亮的塑料飾品是公司用來激發650位設計師、技術人員和鑄工的靈感的。這種獨特的做法就是豐田的激情之道。
以擅長發揮一線員工激情著稱的豐田,曾從1951年起推行合理化建議制度,當年發動職工只得到了1831條建議,到1976年達到46.3萬條,平均每個職工提出建議10條以上。公司對建議者發給高額獎金,刺激員工的激情與快感。
除此之外,豐田甚至把自己的目標定位為“活力清爽”,意思是,豐田的汽車既要富于動感,同時又要有鮮明的個性特點。
這種策略似乎蠻有效果,以新形象露面的凌志車在去年秋天的東京車展上掀起了第一輪熱潮,隨后,又在中國掀起熱潮。當時登場亮相的兩輛概念車外形圓滑,而汽車橫梁則位于車大燈下方的散熱格柵上——這與豪華汽車的傳統設計大不一樣。
這就是豐田的毒性。
聯想缺乏毒性了嗎?
和豐田類似,中國的IT巨頭聯想也建立一個塑料樣品實驗室。
但是,和豐田不同的是,隨著公司的壯大,聯想正在喪失激情。
2001年4月,楊元慶從柳傳志手中接棒執掌聯想時曾是躍躍欲試、意氣風發,許諾5年內將聯想做到500億元人民幣。在2000年,聯想在中國市場的年銷售收入就已經達到了22億美元;2003年,聯想總體營業額達231.76億港元,同比增長14.5%.三年過去后,聯想仍然面臨增長瓶頸。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