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度是“大藥廠不做,小藥廠無法做”的抗腫瘤藥物研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成了醫藥界的"曖昧地"。這一切,直到被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看中了,才結束了如今價值不菲的抗腫瘤藥物無人問津的局面,并由此成就了恒瑞醫藥。
正是孫飄揚當年的獨特選擇,讓恒瑞醫藥成為中國最大的抗腫瘤藥物的研發與生產的基地,孫飄揚本人更是專家型的企業領導者。如今,作為醫藥板塊的龍頭企業,恒瑞醫藥超過60%的收入來自抗腫瘤藥物,而孫飄揚亦承認,恒瑞醫藥現階段或者更久的階段發展,都將依靠創新。
創新一詞,孫飄揚也經常掛在嘴邊。
二次創新
孫飄揚每年用于新藥研發的費用為2億元,占到恒瑞醫藥總收入的8%,遠超國內同類藥企的平均值1%。這讓恒瑞醫藥有別于同類企業。
孫飄揚對《投資者報》表示,現在全世界大概有800~900種藥用于臨床,可是每年新的藥物研發項目,卻啟動無數。可想而知,每年死掉的藥物研發項目難以統計,研發成功的藥物專利基本上都是屬于國際上的大醫藥公司,大部分中國醫藥企業還停留在仿制藥的階段。
他強調,"這種危險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中國老百姓吃藥的時候,只能買國外進口藥的結果是什么?孫本人則不斷在每年相關國際藥企死掉的項目中看到機會。
"每年死掉的新藥研發項目,成為我們二次創新的目標",他毫不掩飾自己的目的性,"別以為二次創新是件容易的事,我們把一些死掉的項目研究報告買回來,重新挖掘里面的價值,從而改變原先的研究方向,成為我們自己的專利"。他坦言,并不是每個項目二次創新都能成功。
二次創新,用孫飄揚的話說,就是有中國自己特色的創新,和現下的仿制藥相比,"也就是me too和me better too的關系"。
最近一段日子,常常有國內藥企因為制作簡單層面的仿制藥而被國際藥企告上法庭的消息頻頻傳來,即便是恒瑞醫藥亦不例外。"與其永遠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不如自己創新。"也正是依靠這樣擁有一定程度的"曖昧"創新,讓恒瑞醫藥擺脫了同品種藥品低價競爭的局面,也讓其路越走越寬。
孫飄揚本人也承認,按照國際標準,他的這種創新,不能完全稱之為創新。
預測利好的理由
當初孫飄揚的慧眼識珠,讓恒瑞醫藥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春天。
據資料顯示,抗腫瘤藥是2007年全世界用藥增長最大的藥種,在中國國內臨床使用的抗腫瘤藥也在所有臨床醫藥中占到老二的位置。
2007年,恒瑞醫藥生產的抗腫瘤藥仍占到中國國內藥企的首位。截至目前,抗腫瘤藥仍然是恒瑞醫藥的主攻方向之一,并且腫瘤藥涵蓋的范圍很廣,目前恒瑞醫藥也只是生產了抗腫瘤藥中的一部分,未來抗腫瘤藥的市場非常巨大,尤其在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情況下,這方面藥物的需求將更大。
恒瑞醫藥總經理周云曙表示,公司在2007年之前主營業務一直保持30%左右的增速。根據2008年第三季報顯示,因為金融性交易資產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截至報告期內,交易性金融資產與2007年同期相比,減少了逾1。05億元人民幣。
但周云曙表示,他們并不那么看重因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帶來的收入。恒瑞醫藥作為一家擁有抗腫瘤藥、手術用藥、抗生素、OTC(非處方藥)研發、生產的綜合藥企,在某些方面,比如抗腫瘤藥,擁有超過同類企業創新研發能力,使其擁有了更長久發展的動力,才是現在以及未來恒瑞醫藥關注的重點。
銀河證券分析師李鷹鵬表示,恒瑞醫藥是國內罕見的重視研發的企業。截至2008年中報,恒瑞醫藥新提交的中國專利申請8件,PCT專利即世界專利3件。預測2009年恒瑞醫藥主營業務收入將仍有20%以上的增長。
孫飄揚特意在上海花費2億元建立了具有國際標準的醫藥研發中心,讓企業擁有了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之所以把研發中心放在上海,是為了更好地招徠人才,有些高級研發人才、尤其是在國際大型藥企工作過的海外人才,加上上海具有更好的配套條件,也適宜研發中心'生存'。"2008年12月19日,恒瑞醫藥被定為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率自2008年起三年內按照15%的稅率征收。
業務更趨多樣
在主業穩步發展的同時,恒瑞醫藥也在不斷梳理關聯方關系。
目前擁有恒瑞醫藥控股股權的3家公司--連云港天宇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天宇投資)、連云港達遠投資有限公司和連云港恒創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恒創科技),實際控制人都是孫飄揚本人。
2008年6月13日,恒瑞醫藥公告稱,公司向天宇投資和恒創科技收購連云港華晨醫藥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交易價格為2366萬元。本次交易完成后,華晨醫藥將作為銷售本公司生產的OTC藥品的專業控股子公司。這也是恒瑞醫藥積極轉型的動作之一。
雖然OTC在上次醫改之后,在中國境內增長很快,份額已逾1000億元,占到整個醫藥領域的25%,但短期內,恒瑞醫藥想依靠華晨公司來增加主營業務收入還不太現實。根據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5月31日,2008年1~5月華晨公司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15.72萬元,實現凈利潤為12.21萬元。從數據上不難看出,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均處于較低水平。
可以看出,一系列的外部收購和始終注重研發能力,將讓恒瑞醫藥繼續保持醫藥領域龍頭企業地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