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奧運時代的中國經濟充滿了變數,對于這點,樂觀者及悲觀者各執一詞,著實令不少企業大感困惑,甚至有點惶恐不安。房地產和制造等行業如履薄冰的日子仍將繼續,而在新能源等領域,奧運之后則是它們邁向黃金時期的開始。
“按我們業內的估測,到2015年,太陽能光熱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人民幣,而當前規模僅有300億。未來市場空間龐大得有點可怕。”四季沐歌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四季沐歌”)副總經理李駿接受《經理人》專訪時如是評價。
最近的兩三年中,新能源領域冒出不少“黑馬”型企業。拿四季沐歌來說,這家企業僅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超級”式跨越——銷售額從一億多元猛增至近十億元,由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新能源企業變身為品牌價值11.67億元的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霍尼韋爾、PICC等世界500強企業紛紛伸出合作的橄欖枝。
如此之高的成長性,加上國家逐漸向好的政策扶持,四季沐歌在VC眼中如同“肥肉”一般。據李駿說,高峰時期,每兩三天就要接待一批投資者。但他也認為,對于四季沐歌或者有些太陽能企業來說,此時急需的并非資金,而是要修煉好內功,解決因為快速成長而導致管理粗放這個軟肋。別因為管理拖了企業發展的后腿,跟不上行業快速發展的步伐。
對于奧運之后的四季沐歌,其發展重心可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供應鏈、信息化、融資。事實上,這正是大多數太陽能企業的軟肋所在,也是尋求突破的方向,即便皇明這類行業領頭企業也不例外。
小標題:黑馬是怎樣煉成的
只用三年時間,四季沐歌就成為太陽能光熱領域綜合實力前三甲的企業。據李駿介紹,這個領域在冊企業有3000多家,而實際數量幾近萬家。這匹“黑馬”究竟是怎樣殺出來的呢?
如果說奧運會之后,還有什么能夠把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拉回到中國?答案也許只有“神舟七號”了。事實上,四季沐歌的成功及其擁有的品牌價值,正是得益于利用了航天這個獨特的資源。
2007年1月,四季沐歌成為太陽能行業唯一的“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這是企業與中國航天最高級別的合作,此外還有“贊助商”、“中國航天專用產品”等不同級別。
如同蒙牛贊助“神五”后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回報一樣,“神六”、“嫦娥一號”的成功也給四季沐歌品牌帶來了質的飛躍。“與航天合作是對我們綜合實力和品牌地位的一種認可。”李駿說。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航天技術和材料進行改進、民用化,四季沐歌研發出兩項核心技術:“航天管”和“絕熱艙”,并推出基于這兩項技術的航天熱水器。這款擁有差異化賣點和技術優勢的產品持續熱銷,幾乎占到四季沐歌總銷量的50%。“四季沐歌轉變了很多人固有認知:太陽能熱水器不是低技術含量的代名詞,而是可以和航天技術融合的高科技產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