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兩家音箱企業,兩家日化企業。老板對于渠道不同的理解使企業在面隊金融危機的時候處境完全不同。A企業是的產品主要是專業舞臺音響,老板在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企業銷售額最近幾年穩定在2億左右,產品有一定技術含量。但企業沒有搭建自己的銷售渠道,前幾年產品主要出口到國外,利潤很不錯,每年3000萬左右。最近兩年企業銷售沒下降,可是利潤下滑比較厲害。老板面隊現在的企業有些茫然,一方面想把企業繼續做大,可是卻找不到合適的辦法。一方面也想找其他單位合作,可是又有些不甘心。我估計金融危機對企業應該是雪上加霜。
B企業也是一家音箱制造企業,主要產品是電腦音箱,產品技術含量不高,與競爭對手傾向于同質化。企業領導人比較年輕,能夠接受最新的管理方法,企業內部流程很科學,管理比較有效。最主要的是企業建立了自己的銷售渠道,有自己的專賣店。企業最近幾年一直保持高速成長。金融危機來臨飛利普等企業收縮戰線,只保留品牌和渠道,而將設計和生產的部分轉給了B企業,所以公司業績不但不下滑,反而面臨新的機遇。
C企業是一家日化企業,主營女性美白系列產品。公司領導人是醫生出身,這么多年打造了自己的專業品牌,產品在行業內有一定知名度,也找到了自己的消費人群。企業建立了自己的渠道,覆蓋了全國大部分地區。但渠道主要以日化店為主,大超市沒有進。企業顛峰的時候每年利潤有五六千萬,但最近兩年企業銷售在下滑。公司領導也希望企業變換一下發展思路,從外部招聘了一些專業人才,但目前起色不大。
D企業也是一家日化企業,主營頭發護理系列產品。公司創始人原來做上游原材料供應,對行業理解深,品牌意識也比較強。企業產品主要通過大型連鎖超市出售,全面進入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市。公司產品在檔次上處于第一團隊,與歐萊雅同臺竟技。企業這幾年穩步按照自己的發展規劃前進,金融危機對企業基本沒有影響。
A企業和C企業老板都是行業資深人士,對行業理解比較深,企業也都取得過成功,但最近都面臨一些發展中問題。A企業老板原來對品牌、技術、生產比較重視,對渠道的重視不夠。產品銷售控制在別人手里,市場環境好的時候可以很輕松的賺幾千萬,但市場不好的時候,企業就很被動。現在建立自己的渠道,需要很大投入,而且面臨激烈競爭。前些年企業發展過程中,老板如果重視渠道建設的話,或許現在就不會這么苦惱。C企業建立了自己的渠道,但是一個萎縮的渠道,大型購物中心從省會到二線城市再到縣城,正逐漸侵蝕企業原有的日化渠道。企業現在打算回頭走大型超市,但與企業現有的日化渠道會產生一定沖突,現有渠道的存量很大,超市渠道建立需要時間,所以企業的苦惱還要一陣子。
B企業和D企業的老板都有一定抱負,都希望自己的企業未來在行業里成為領頭羊。對渠道也都很重視,企業的發展一直很穩健。B企業一直堅持兩條腿走路,做好國內市場同時積極發展國外市場,和經銷商建立了穩固的關系。與客戶零距離接觸,對市場的反應也快。D企業老板對品牌建立很重視,公司一直堅持高端定位,沒有因為短期的銷售壓力而混淆自己的品牌定位。同時企業對渠道的選擇也很慎重,沒有在萎縮的日化渠道發力,也沒有在混亂的美發院線渠道搶業績,公司多年的品牌和渠道積累保證了公司面隊金融危機的從容。
現代企業對渠道都很重視,比如耐克只負責研發和市場:前面提到的飛利普面臨收縮的時候,也選擇了保留品牌和渠道。對于消費品類企業,產品本身同質化強,渠道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沒有渠道,就沒有產品的銷售和品牌的傳遞。當年格力與國美大動干戈,也是渠道之爭,一個企業有了適合自己的渠道才能做大做強。前幾年,經濟形式好,很多民營企業靠自己的勤奮取得了成功。企業在發展好的時候卻沒有在渠道上進行積累,當經濟形式變化時,企業想臨時搭建渠道談何容易。中國的經濟不能永遠向前幾年一樣那么好,單靠勤奮成功的日子也過去了。中小民營企業家特別是出口型企業,應該給自己補一下渠道的課。在出口最好利潤最高的時候布局國內,加大渠道投入,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健康持續發展。
風險投資也投過文件夾、牛奶等快速流通產品。看好企業團隊,技術的同時,最主要還是看企業渠道。企業產品再好,生產管理能力強,但這些對于快速流通企業來講都不是真正核心,真正的核心是渠道,如何把產品銷售出去。希望渠道建設能夠引起廣大企業家重視,少在渠道上交學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