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國式的經濟奇跡
在5大經濟特區的帶動下,中國經濟出現了井噴勢頭,勢不可擋,國民經濟出現了連年翻翻,鼓舞了整個國人士氣。
這種設立經濟特區,以點帶面的經濟發展策略,不僅帶動了經濟的復蘇與發展,而且還締造了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首先抓小放大,集中力量見成效,中國當時的境況,如果進行全國、全范圍的經濟改革,必將迎來新一輪的震蕩,而且有效分散了國人人、才、物等各項資源,效果必將大打折扣;其次樹立榜樣的力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并且通過5大經濟特區的試運營,可以有效檢驗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最后5大經濟特區當仁不讓的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一線窗口,又是后勤中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這種以點帶面、抓小放大的經濟發展策略,是中國式經濟發展的特色模式,也是根據地戰略思想的有效實踐,同時也再次證明根據地戰略思想是適合中國國情和發展的。
第三大戰役:娃哈哈飲料帝國成長傳奇
一個14萬的小廠,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在外資品牌大舉入侵下,眾多企業都逃脫不了被收購、兼并、退市的厄運。為什么,獨有娃哈哈這個民營企業的民族品牌,經過20年的發展,一躍世界第四的飲料廠商,宗慶后也榮登大陸首富。這一切的成就,都源于宗慶后對根據地戰略思想的熟練運用和實踐。
1、狼來了
1978年的改革開放,對垂涎中國市場已久的外資品牌,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原子彈爆炸一樣,震動了他那顆垂涎已久的心。所以當中國一宣布改革開放,歡迎外資進入中國那一刻起。以可口可樂為代表的眾多外資巨頭品牌都迫不及待、爭先恐后的來到中國,開始征戰中國市場。
也是從那一刻起,眾多企業都驚呼狼來了,一些曾經響當當的品牌、在計劃經濟時代不可一世的中國企業,都在改革開放的號角中偃旗息鼓。如曾經的八大中國可樂品牌、電器等行業品牌,不是被兼并、就是被收購,或者是因經營不善自動關門。但也很慶幸的就是,在這廠曠日持久、以弱斗強的企業戰爭中,同時也誕生了一批拿得出、過得硬的民族工業企業,他們運用卓越的戰略知道思想,在這場競爭中活下來了,強大起來了,娃哈哈就是其中的代表,在中國最先開放的食品飲料行業,娃哈哈打造了自己的飲料帝國,實現了民族品牌復興的夢想。
2、不對等的競爭,與狼分食
民族企業在外資企業的競爭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與外資企業的競爭中,從第一天開始,這就是一場不對等的競爭,民營企業就享受不到國有企業的優惠政策和保護,又沒有外資企業的強大實力和先進理念,娃哈哈也不例外。
所以一開始娃哈哈就劍走偏鋒,沒有選擇與外資企業進行正面競爭,沒有去爭食,更沒有去虎口奪食,而是選擇了分食。
娃哈哈,一開始選擇的策略就是把自己定位在廣大的農村和二三級市場,因為這些市場首先是外資企業不消一顧的市場,主觀認為的雞肋市場,其次是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交通不便等因素,造成外資企業在相當長的不能顧及的市場,最后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可以不斷的壯大、豐富自己。
可以說娃哈哈遇到的情況,與當初毛澤東同志遇到的情況極為相似,所以宗慶后毫不遲疑的選擇了根據地戰略指導思想,以廣大的農村地區作為自己的主戰場,作為自己經營企業的根據地。正是在這種異曲同工的戰略知道思想下,娃哈哈這個脆弱品牌,逐漸成長為堅不可摧的民族品牌。
3、根據地合圍,突出重圍
城市都是在中心地帶,天生就被農村包圍著,一旦廣大的農村的根據地市場經營成熟,自然而然的就對城市形成了一種合圍之勢。
所以當娃哈哈將農村市場經營的風生水起的時候,也就對中心城市形成了一種堅不可摧的合圍之勢,再踏入中心城市,與外資品牌競爭時候,就舉重若輕,易如反掌了,從最后娃哈哈進入成功邁入一線城市,突出一線重圍的競爭來看,娃哈哈已經是泰然處之,完全沒有當初民族企業面對外資品牌的那種驚恐和慌亂。
這首先得益于娃哈哈在廣袤的農村市場,起到了養精蓄銳、羽翼漸豐的目的,因為通過對農村市場孜孜不倦的辛勤耕耘,娃哈哈無論是在產品、品牌、資金實力上,都已今非昔比,其次娃哈哈已經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符合市場發展需求的運營策略和團隊,最后廣大的農村市場為娃哈哈突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充實了其槍支彈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