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風機價格高設計經驗少
雖然各大風機制造商競相研發海上風機,但真正能夠批量生產的廠商卻很少,短期內存在供小于求的情況,開發商壓價的余地不大。在風機技術上,國內風機廠家采取部分系統臃余設計的原則,以提高海上風力發電機組的可靠性和可利用率,但同時有可能增加設備造價。兩下相加,設備的成本還處在較高水平。
在風電場設計方面,目前有一定海上風電設計經驗的設計院不多,競爭不充分,設計費用高。設計費用由于所占比例不大,風險相對較小,設計經驗不足是主要風險。
第三:風電場運營維護風險
目前在國外,海上風電場檢修用的交通工具有維修船和直升機。而這兩種交通工具受天氣、海況影響很大。從風機可利用率角度看,就陸地風機而言,海上風電機組對可靠性要求更高,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海上風電機組可利用率普遍較低。
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塔筒長年受海洋鹽霧的侵襲,其腐蝕速度比陸地環境下快,除了在塔筒制造時嚴格按防腐要求進行噴涂外,還要定期對塔筒進行檢查維護。由于風機基礎坐落在海底,改變了海底局部形態,在海浪、潮汐及海流的作用,海底地形發生運動,對基礎的穩定產生很大影響,有時會危及風機安全。雖然在設計時充分考慮海流、海浪、潮汐對基礎的影響,但當風機運行后,應定期對風機基礎進行潛水觀測及維護。
第四:上網有風險
國家一直未制定出統一的海上風電上網電價,而上網電價確實是開發商獲得收益的主要來源,明確上網電價可以使開發商合理地制定投融資計劃。此外,沿海地區雖然電網架構水平較高,但涉及到用于海上風電上網的電網仍存在不足的現象,電網公司在參與海上風電開發中的責任應加強。
海上風電的發展速度雖然很快,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我國海上風電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不夠,技術儲備不足,缺乏實際項目運行經驗,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認真地加以解決。
窺時機:跑馬圈“地”轉圈“海”
截止現在,不能說我國已具備了制造海上風機的能力。所謂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就是能夠生產成熟的海上風機,而這必須是經過檢驗的。我國海上風電設備的制造能力還有待時間與實踐的檢驗。經由跑馬圈“水”、跑馬圈“地”,我國已到了跑馬圈“海”的時代,但大規模的進行海上風電建設時機尚未成熟,仍需等待。
眾多能源公司已經開始涉足海上風電領域,雖然國家海上風電總體規劃與各省風電場規劃還未制定完成,但各開發商已經“各顯其能”,開始積極與各市縣接觸并簽訂相關協議,做到隨時跟進風場規劃,以期最終取得項目資質。可以說,各大能源集團在陸地風場跑馬圈地的火爆場面,已經開始在水中翻版。
海上的風速比陸地高,且一般風向固定,故機組運行穩定、壽命長;機組單機容量大,年利用小時數更高,因此能量產出也比較大;海上風電還不占用陸地寶貴的土地資源,且接近沿海用電負荷中心,便于接入電網。
在海上發展風電,電網的矛盾不會像陸地那么尖銳,不存在大規模輸電的問題。
但目前,我國還不適宜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只有通過示范項目來掌握更多的經驗,等待時間檢驗后,再進一步擴大規模,這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今國產陸地整機可利用率不到90%,海上風電由于技術難度更大,可利用率將會更低。海上風電建設示范項目應分階段進行,開始宜小規模發展。
望未來:機遇+挑戰
隨著風電產業的迅速發展,陸上風電場的一些問題如占用土地、影響自然景觀、產生噪音、給周圍居民生活帶來不便等問題逐漸顯露出來。畢竟陸地適于安裝風電機組的場址有限,而海上的風力資源又優于陸地,噪音限制小,風機能量產出大,于是,近年來,將風電場從陸地向近海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趨勢,雖然其步伐較為緩慢,但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海上風電產業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
機遇:2010年,要繼續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建設,特別是海上風電要開展起來,這是國家能源局提出來的規劃,海上風電深受國家重視。而事實上,中國有著豐富的風能資源,這些資源都藏在長長的黃金海岸線中。還有,海上風電不怎么占用地域,并且靠近電力負荷中心,不像陸地風電有長距離輸送的麻煩,對比陸地風電,海上風電有其自身優勢。反觀現實,雖然近幾年來中國陸上風電取得了較快發展,連續四年裝機容量呈翻番增長,但海上風電的開發才剛剛起步,而目前國家主要采取的方針是通過競爭機制來促進海上風電的發展,如今陸上風電的競爭程度非常激烈,與之相比,海上風電的門檻會更高,上網電價也會更高,可承受較高的設備成本,所以不少陸地風電設備商都對海上風電領域“虎視眈眈”。
挑戰:國家能源局聯合國家海洋局印發《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及工信部發布的《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準入標準》,規定風電機組生產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兆瓦以上、年產量100萬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產條件和全部生產配套設施。這些標準對進入海上風電設備企業提出了高標準,提高了海上風電的門檻。雖然海上風電發展大有趕超陸上之勢,國家的招標大幕也即將拉開。但海上風電對風機性能要求高,將導致大多數缺乏自主研發、依靠價格戰獲得市場的風機企業被排除在外,具有強大研發實力和海上風電運行經驗的風電設備商擁有絕對優勢。
事實上,除了惡劣的自然環境,我國海上風電要實現規模化發展,還存在種種難點,臺風等極端海況的威脅一直存在,近海淺灘環境十分脆弱,且風電并網難成為一個棘手的攔路虎。針對海上環境帶來的種種不便,我國企業將海上風電基礎結構大部分建造工作在陸上完成,海上進行快速安裝,運輸和安裝實現一體化。
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世界海上風電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已經初具規模。海上風電已經成為歐洲國家未來發展風電的主要方向,而我們國家無論從市場還是資源來看,發展海上風電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然而海上風電的建設、開發和運行,遠比陸上風電復雜得多,海上風電這塊兒蛋糕的獲取絕不會是輕而易舉的,需要經過種種考驗,我們要準備好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