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歷時4個多月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在云南昆明迎來收官。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杰表示,初步統計,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總銷量超過18萬輛。“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啟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
-
據路透社報道,印尼海洋與投資部副部長Septian Hario Seto周二(15日)表示,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計劃在印尼投資50億美元興建一家鋰電池廠,第一批電池有望于2024年完成生產。據其所...
-
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光伏產業鏈價格迎來漲價潮。其中,多晶硅料因為事故、自然災害等原因,供不應求,價格一路走高,讓下游光伏制造企業看到了原材料保供的重要性。德國分析機構Bernreuter最新報告指出,...
-
以光伏發電制氫為例,現在光電轉化率達20%以上,制氫效率已達16%,穩定性良好。據測算,10%以上的制氫效率已經具備了商業化價值。從成本上看,電解水制氫包括60%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和35%的電解水成...
-
目前,國內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尚處于示范階段,整個市場體量較小。加氫站布局的加快,仍需破解多重困境。11月23日,在塞北凜冽的寒風中,河北省首座正式商業化運營固定加氫站——張家口市緯三路加氫站正式落成。項...
-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于2019年印發《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
-
近日,歐盟碳價一路“高歌猛進”,在近半個月的時間里多次沖破30歐元/噸的歷史高點。多家機構預測,在歐盟不斷推出的氣候政策刺激下,歐盟碳價有望在未來數年里持續上漲。■新政頻出提振碳價■據彭博社報道,今年...
-
12月8日,由中國碳論壇、ICF國際咨詢以及北京中創碳投共同編寫的《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稱,目前我國重點排放企業已在為碳市場建立積極籌備,業內普遍認為,全國碳排...
-
“隨著新一輪能源技術革命興起,互聯網理念加速向能源領域滲透,不同能源系統間的聯接更加緊密,能源服務由‘單一’向‘綜合’加速演變,成為現代能源產業的重要方向。”近日,在“能源互聯網下的綜合能源發展”主題...
-
12月9日,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指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電聯電能替代產業發展促進分會主辦的2020年電能替代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會議圍繞助力“碳中和”戰略落地實施,以“拓展電能替代廣...
-
編者按能源耦合是指通過能源縱向梯級利用或橫向多行業互補運行,打破能源企業和行業間壁壘,提高全社會能源整體利用效率的能源利用方法。它既包括行業內不同能源形式的耦合,也包括跨行業、跨產業間的能源耦合,是實...
-
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12月15日消息,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北京視頻會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時表示,生態環境部已經啟動“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研究編制工作。未來五年,將深入打好...
-
(原標題:見證環保年度創新王者誕生,2020(第六屆)環創賽年度總決賽成功舉辦) 12月11日,2020(第六屆)環保創新創業大賽年度總決賽在國家高新區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隆重舉行。經過4個月的...
-
歷時兩個半月,2020“清潔美麗青春行”全國高校社團小額資助項目于11月中旬結束了線上方案的征集,累計共有122個團體和個人報名參賽,19個高校的公益項目進入終審環節,并在主辦方的資助下得以順利實施。...
-
12月3日,北京–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以下簡稱WWF北京代表處)主辦的“WWF凈塑自然沉浸式體驗藝術展”在北京王府中環開幕。該展覽運用圖片、全息投影、互動裝置、VR作品等藝術呈現方式,...
-
截至目前,由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督促指導整改的19個城鎮污水處理和污水再生利用設施項目建設全部完成并投入運行,全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高。針對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提出的問題,...
-
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廣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已由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于2020年11月27日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為強化對清潔生產的促進,條例呼吁,縣級以上人...
-
一、垃圾焚燒廠數量近五年復合增長率達15.6%2020年6月10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發布會上提到,“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2011-2020年),我國垃圾焚燒廠...
-
項目概況:孝感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綜合處理PPP項目社會資本方采購 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孝感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四樓4103室(孝感市新橋路1號孝感市民之家東區) 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0年12月2...
-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危險廢物監管能力、利用處置能力和環境風險防范能力持續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超1.1億噸/年,利用能力和處置能力比“十二五”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