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對路”,“聯姻”才能美滿
洽談很熱鬧,但能夠達成協議的也不是很多,當天僅有6個供需合作項目簽約。然而,正如一位企業家所言:“效果更多地體現在會后。”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任洪強教授分析,除了要暢通渠道外,當前影響產學研對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供需雙方對技術的追求存在錯位。他說,作為技術的供方,高校、科研院所重視的是高新技術,大部分是在研究階段的成果;而作為需方,企業的需求很實在,對高新技術感興趣的主要是大企業,更多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需要的是適用型技術。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引起省環保廳的重視。在洽談會召開之前,專門請學者專家對收集來的技術進行了兩輪審核,評出了ABCD等級。其中,A為技術先進性好、成熟度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已達到推廣應用水平;B為技術先進、有一定成熟度、成果已達到推廣應用水平或具有推廣使用前景。最終篩選出245項A、B、C類項目,42項D未被邀請參展。“我們并不是只選A類企業,而是將各種類型的都進行了標注,讓企業自主選擇合適的技術,各得其所。”省環保廳副廳長于紅霞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