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雖有一些涉及環保產業的政策,但其政策體系還很不健全,產業政策和技術政策不完善,缺少統一規范,致使宏觀調控缺乏力度,環境管理沒有后勁,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能滿足環保產業發展的要求。
環保產業的立足點,在于協調企業、社會與國家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因此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環保產業發展需求,并依據“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原則,對今后我國環保產業政策建議如下:
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現狀遠不能滿足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要求,要實現我國環境保護發展戰略要求,在21世紀初實現我國環境質量的好轉,必須振興環保產業。振興環保產業需要正確的發展戰略,需要政府的政策拉動,需要樹立強烈的環境目標意識來振奮公眾的積極性和熱情,將環保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新增長點,因此,制定環保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會會形成一系列圍繞它運轉的規則,使環保產業逐漸集中而有序,高速向前發展。
*使政府各部門在制定政策、完善法律制度和整頓市場秩序、制定公平竟爭規則中,目標統一。統一的目標易于協調各部門的行動,步調一致,可以減少清除發展道路上一系列障礙的社會成本和種種阻力。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需要突破三大發展瓶頸:技術發展瓶頸,環境管制的執法制度瓶頸和管理瓶頸。明確的目標可以幫助我們排除干擾,消除障礙。
*可以使社會成員對未來有一個清晰的展望,推動環保產業取得更高水平的成就,提高技術進步速率和勞動生產率。
*可起到社會動員的作用。這種動員,經濟學上稱之為“資源動員”。事實證明,近幾年來,這種宣傳已經起到了一些積極的作用。目前,社會上用實際行動積極支持環保產業的社會力量和經濟主體明顯增多,比如金融業對環保產業給予貸款支持。
*可以降低社會風險。從理論上講,降低投資者所承擔的社會風險,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社會心理預期,減少環保產業發展阻力,為環保產業的順利發展提供較為有利的社會心理環境。適當的宣傳,還可以提高環保產業的社會地位,有利于轉變傳統觀念對環保產業的歧視和偏見,有利于轉變部分環保產業人士對目前發展阻力的畏難情緒,改變無所作為的精神面貌。
建議一
制定環保產業的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
1 總體戰略
環保產業在2015年前,將以強有力的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為導向;以需要為動力,以服務為宗旨;以燃煤污染防治及除塵脫硫、工業廢水及城市污水處理、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及城市垃圾處理等成套技術裝備為重點;以先進的制造技術、設計技術、機電儀一體化及可靠性與質量控制等技術為先導;以現有環保機械制造企業技術改造與部分傳統機械工業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相結合為發展途徑,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從根本上扭轉產品技術落后的狀況,完成我國2005年、2010年環境目標。
2 結構調整戰略
從現在起到2000年,環保產業要重點強化行業管理和宏觀指導,從治“散”、治“亂”入手,通過加大投入和存量調整,提高企業工藝裝備水平和質量檢測能力,改善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促進單元處理設備標準化、系統化進程,提高專業化生產水平;培植一批主力軍企業;加強產業技術基礎建設,產品品種、質量和性能有較大幅度提高;形成有一定生產規模、出口數量基本穩定的拳頭產品及相應制造企業。
3.環境工業戰略
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在環保產業建立嚴密有效的行業管理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使相當一批企業(集團)具有較強的產品開發、現代化管理能力和先進的制造工藝裝備,并能適應國內外市場要求,在行業中占有較大的生產集中度;建立一批高水平的產品設計、工程應用研究、測試中心和出口產品基地。
在實施上述發展戰略的同時,必須進一步加大政府政策導向。
*加強和改善行業管理,在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實現經濟體制根本轉變的同時,針對市場的自發性、盲目性,切實強化行業的宏觀調控能力。
*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環保機械市場的培育、監督和指導,有效地消除地方保護和部門保護。
*要做好環保重點產品市場的發展預測,定期發布環保重點工程項目及產品信息。繼續辦好各種類型的展覽會、交易會。積極引導企業建立健全以咨詢、銷售、維修一條龍服務為主的營銷體系。
*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總體要求,研究、制定和實施推動環保工業加速度發展的優惠政策。
*根據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的要求,按照各種主要工業污染源治理和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的規劃目標及有關標準規定,制定相關技術裝備政策,加快先進、可靠、實用環保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限制淘汰低效、高耗、性能可靠性差、技術落后的環保設備,努力提高有限環境建設投資的實際效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