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光伏行業也取得了積極成就,尤其是201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及時出臺“上網電價補貼政策”,進一步促進了國內光伏市場的發展。截至2011年,累計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GW,同時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并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生產國,2011年光伏組件產量約18.2GW,在世界上競爭優勢明顯,已具備了在全社會大力推廣和廣泛應用光伏發電的基礎及條件。
2011年中國光伏裝機狀況分析
2011年中國的上網電價補貼政策開啟了國內光伏市場的新局面,僅僅是青海省就安裝了將近1GW的地面型項目。據EPIA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11年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2000MW,新增量位居世界第三,占全球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的7%。
圖表1:2001-2011年中國光伏裝機及新增裝機增長情況(單位:MW,%)

資料來源:OFweek行業研究中心 EPIA
十二五裝機目標確定為21GW
2012年6月29日,中國“十二五”期間光伏太陽能發電的裝機目標確定為21GW,即2100萬千瓦。光伏“十二五”期間的裝機目標已經從最早的5GW,經過去年年中上調至10GW,去年底上調至15GW后,最終再次上調至21GW。至此十二五光伏目標較最初值上調了3倍,較最近一次上調超30%。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認為,全球主要光伏產能,特別是電池及組件等下游產品的主要產能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市場現狀,以及光伏發電外圍市場環境的疲弱,是十二五裝機目標的上調至21GW主要原因。在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做出“雙反”初裁后,國內如無錫尚德,天合光能等企業在美國銷售產品的邊際稅率提升35%左右,其他小廠更是提升250%,直接導致美國對中國在光伏行業的貿易戰開鑼。而在歐洲光伏企業生存狀況堪憂的情況下,美國對中國貿易戰的開鑼,有可能會被作為光伏主要需求市場的歐洲各國的效仿,這種不確定性增加了國內光伏企業業績復蘇的風險,惡化了中國企業的生存環境。此次光伏十二五裝機規劃的上調,實質上是管理層對外圍環境疲弱的政策對沖,國內光伏需求未來依舊有望保持高增長。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認為,在中國電力行業呈現顯著的“網側壟斷,源側競爭”的市場格局。光伏太陽能發電作為一個新興的發電資源,在政策鼓勵的大前提下,各個投資主體搶裝圈地的意愿會較為強烈,這種對于資源的爭奪,有很大可能在實質上增大十二五期間光伏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安裝量,最終光伏裝機有望超市場預期。
國內大型電站規劃如火如荼
組件價格下跌后,西北地區的電站投資成本已下降至11-12元/瓦,對應的發電成本為0.7-0.8元/度,如果年內不下調上網電價,將推動電站的大規模安裝(批準量很有可能明顯上升、并網問題年內尚不足以制約安裝熱情)。再加上金太陽工程等分布式屋頂項目的增加(2012年批準1.7GW),將促使國內需求達到5GW以上。今年國家下達的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總量達1.7GW,光電建筑裝機量將超過100兆瓦(MW),再加上歷年滾存,這兩項的今年總量已超2GW。而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建設熱情高,單青海省今年可能建成裝機1GW,其他省市的裝機亦可能超過2GW。
圖表2:2012年國內光伏裝機量預測(單位:MW)

數據來源:OFweek行業研究中心 CPIA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