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不樂音與毛澤東不玩槍!
——成功的領導者要壓抑自己的專長
《史記》記載:魏文侯與國師田子方飲酒,而稱樂。文侯曰:“鐘聲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聞之,君明則樂宮,不明則樂音。今君審于聲,臣恐君之聾于宮也。”文侯曰:“善!敬聞命。”這段話的意思是:魏文侯與田子方飲酒賞樂,魏文侯聽出音律的演奏有誤,就對樂師指出:“編鐘敲擊的聲音不對稱吧?左邊的聲音高。”聽他這么說,田子方笑起來。魏文侯問田子方:“您為什么笑呢,難道我說錯啦?”田子方說:“做為國君,重要的是懂得任用樂官,而不是關心樂音準確不準確。現在您精通樂音,恐怕就難以用人了!”魏文侯馬上明白過來,接受了批評。
毛澤東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紅軍時期,紅軍打了一個個大勝仗,有個戰士繳獲了一把銀色的小手槍,非常精致。指揮員最后把這把槍交到了毛澤東手里。很多人以為毛澤東一定也很高興,肯定會愛不釋手,不料毛澤東一拍桌子,說:如果我毛澤東要用得上這把銀手槍,那紅軍就要完蛋了。
魏文侯和毛澤東都是英明的領導者,在他們看來,無論是一個軍隊的高級指揮員,還是國家、諸侯或政黨首腦、領袖,主要職責都是決策、是用人,而不是自己去“聽樂調音”,或者自己背著槍上去前線打仗,去沖鋒陷陣——只可惜,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還普遍存在,特別是對那些辛辛苦苦創業起家的第一代中國企業家而言,就更是如此。一方面他們對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的管理方式已經習以為常,并以能夠“調樂”“玩槍”為傲;另一方面,他們對讓別人去“玩槍”也缺乏必要的信任和培養的心態;而在我們的社會觀念中,其實也更多充斥著對領導者“玩槍”的標榜:在我們的文藝作品中,將軍必然是槍法最準的;在有部電視劇里,師長竟然要和士兵比賽開坦克(并且是當然的勝利者);我們的主流媒體更是把“領導親自”作為一項基本美德……我們宣揚的和百姓所接受的,都是這樣一種觀念,在這樣的社會觀念和文化背景,除了把老板鍛煉成“超級戰士”,導致“能人經濟”、“能人企業”現象,實在也不會有更多的可能了。
不可否認,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愛好,領導者也是如此。并且,在更多時候,那些老板們之所以能夠創業成功,也正是基于自己某一方面的愛好或專長。但隨著企業的發展,你需要做的更多的不是戰術執行,而是關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決策——無論這方面是否屬于你專長和愛好,你都不能回避。相反,如果你仍然沉溺于自己的專長之中不能自拔,那只能使企業陷入“重心偏離”的危險之中——就象一艘偏沉的航船!同時,你的專長也會抑制下屬的成長,堵塞更多有益的意見和言論,最終阻礙組織的成長。中國企業很多所謂“一言九鼎”的現象,其實并非“言”者多么英明、永遠正確,而是下屬拒絕成長的一種表現罷了!所以,有專長并不是問題,問題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你能否實現從“玩槍”到“指揮槍”的角色轉變。
總之,成功的領導者要時刻保持對發揮自己專長沖動的警惕,不要因為你的愛好和專長而影響了你對組織發展的整體把握;要學會壓抑自己的專長,而把“出風頭”的機會留給你的員工,留給你的專家。你要做的,只是如何正確地判斷、決策,和創造發揮所有員工專長的平臺,給他們以平等的機會。如果因為你的專長這“一葉”,而遮擋了廣大員工這片“森林”,那往往意味著組織成長的結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