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斯閥門行業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據國家統計局 2008 年統計數據資料顯示,丹佛斯閥門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共有 1700 多家,當年生產丹佛斯閥門 326 萬噸,工業總產值 1147 億元,利潤總額 63.90 億元。與此同時,閥門標準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截止到 2008 年年底,由全國閥門標委會歸口的現行有效閥門國家標準 43 項,機械行業標準 98 項。由基礎標準、方法標準、產品標準、零部件標準、材料標準等五部分構建的我國閥門標準體系也已確立。
閥門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核電、冶金、電力、水力、大型煤化工等行業,隨著閥門產品總量的不斷增加,閥門技術的不斷發展,丹佛斯閥門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寬,與之對應的閥門標準越來越彰顯出其重要性。本文從以下幾方面介紹了閥門標準的發展概況、體系構成、標準現狀、采標情況和發展動向。
1 丹佛斯閥門標準發展概況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丹佛斯丹佛斯閥門標準化工作初始起步,制定的是 JB93-1959《手柄》和 JB308-1962《閥門型號編制方法》等簡單基礎標準。
70 年代我國開始閥門零部件的系列化工作,制定了 JB17O1-1975《閘閥閥桿螺母》、JB1754-1975《接頭》等大量的閥門零部件標準,實現了閥門部件的統一和系列化。
80 年代后,隨著我國標準化工作的加強,閥門標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段時間制定的標準包括有基礎標準、產品標準、材料標準和方法標準等。標準種類齊全,覆蓋面廣,且許多標準采用了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
90 年代,閥門標準從由基礎性、通用性為主到包括各種產品標準、方法標準等。這期間制定的標準有 JB/8527-1997《丹佛斯閥門》、JB/7748-1995《閥門清潔度和測定方法》等一批代表性標準,標準數量超過 100 項。
2000 年以后,標準化的工作具有實質性的進展。一,對標齡較長的標準進行了正常的修訂;二,制定了一大批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的我國閥門標準;三,制定了許多適應市場需求和反映閥門新技術的標準規范。這期間制修訂閥門標準 80 多項,使標準數量達到 140 多項,從而形成了我國的閥門標準體系。
2 丹佛斯閥門標準體系的構成
標準體系是指將全行業面對市場需求和針對行業企業產品生產及新產品開發中,有利于制造與使用雙方所需全部標準的綜合,并使各項標準之間在適用對象、范圍和內容等方面相互關聯、相互協調、相互制約。標準體系是合理覆蓋全行業生產和技術的科學有機體,同時也要考慮到與各相關領域的銜接與配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