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的鄉土,保留著人們的鄉愁。然而,長期以來,農村在實現經濟長足發展的同時,環境卻乏善可陳,布局混亂、衛生臟亂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折射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緊迫性。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也明確指出,要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為抓手,集中開展
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環境友好、宜居宜業、留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垃圾分類處置消除黑臭水體
現階段,洛陽市發展最薄弱的環節在農村,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與城市差距大,如廁難、環境臟、村容村貌差等問題仍很突出。
目前,洛陽市農村人居環境狀況很不平衡,臟亂差問題在一些地方還比較突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和農民群眾期盼還有較大差距,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短板。
捧著金飯碗,坐擁垃圾山,這絕不是人民期許的美麗鄉村。環境整治首先要還舊賬。去年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洛陽市農村開展了清垃圾、治污水等一系列工作,著力向農村環境的臟亂差全面“開刀”。
此次市委全會,明確提出要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進行攻堅。到2020年,9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并通過國家驗收,生活污
水處理率達30%,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在85%以上,打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200個。
目標,就在前方。必須拿出“攻堅”舉措,形成“攻堅”態勢。
推進垃圾綜合治理,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建立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廣市場化保潔模式,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實施生活污水治理,優先抓好鄉鎮政府所在地、城鄉接合部、水源地、景區周邊和有條件中心村5個重點區域村莊污水治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溝渠為重點,逐步消除黑臭水體。
推進旱廁改造補齊農村短板
旱廁改造,是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但“一塊木板兩塊磚,三尺柵欄圍四邊”的旱廁仍遍布洛陽市農村。
市委全會提出,在“廁所革命”上,要在加快工作進度、確保全年改廁任務順利完成的同時,更加注重科學選擇改廁模式、從嚴抓好改廁質量、建立日常管護長效機制,做到一次改造、長期受益。
農村地區實施好旱廁改造,第一要務是選擇好改廁模式,積極推廣適應地域特點、農民能接受的改廁方案,并注重糞污同步處理,建立完善日常管護、糞污收運處理等長效機制。
把好質量關,是旱廁改造的關鍵。市委明確提出,要嚴把改廁質量,以標準化理念推進改廁建設、使用和管理,制定廁具產品、施工驗收、使用維護等地方標準,嚴格按照設計、招標、施工、驗收“四統一”工作流程,整村推進實施,真正讓群眾用上干凈衛生的廁所,讓旱廁這一衛生死角變靚、變凈。
如今,旱廁改造已在河洛山鄉全面鋪開。按照計劃,2019年將完成農戶廁所改造24萬戶;2020年完成24萬戶,到2022年全部完成。
提升村容村貌留住鄉愁韻味
近年,嵩縣黃莊鄉三合村依托自然生態、傳統民居打造具有豫西風貌的“手繪小鎮”,通過對部分民宅實施“微改造”、房前屋后見縫插綠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市委全會指出,在村容村貌提升上,要科學編制村莊規劃,推進村莊
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打造“四美鄉村”“五美庭院”。
下一步,洛陽市將著力完善村莊路網、實施見縫插綠、整治公共空間、改造廢舊宅院、提升建筑風貌,著力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提升村容村貌,必須堅持規劃引領。這次全會,還提出要探索建立規劃師下鄉制度,選擇具有規劃資質的相關機構和駐洛院校等,引導支持其下鄉開展規劃編制服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動員洛陽師范學院、洛陽理工學院等駐洛高校,發動更多師生深入農村開展志愿服務。
在提升建筑風貌方面,市住建部門也已牽頭編制了《洛陽市美麗鄉村住宅方案示范圖集》,提供了28套設計范本,下發至村供村民免費使用,為豫西風貌民居建設提供借鑒。
市委全會還明確提出,對村莊保潔,要把用好市場化手段與調動群眾自我參與結合起來。對此,外地許多地方也提供了借鑒。以廣西為例,目前已構建了“村收鎮運縣處理”、邊遠鄉鎮“村收鎮運片區處理”、邊遠鄉村“村屯就近就地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及衛生保潔長效機制,全區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保持在95%以上。
按照要求,到2020年,洛陽市行政村硬化、凈化、綠化、亮化、美化的整治目標完成40%以上。屆時,河洛大地的美麗鄉村,將會更有“顏值”更具“氣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