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各大IT論壇瘋傳某應屆畢業生逼走某企業信息主管的帖子,記者通過人肉搜索聯系到該應屆畢業生小劉(化名),詳細訪談了此傳奇故事。
畢業:進取還是踏步?
從大學畢業,來到頗有規模的G公司信息化部門工作幾個月后,小劉發現了和他在博科資訊公司實習時頗不相稱的信息化問題。G公司是行業內小有名氣的產、銷、存一體化的企業,進入公司之前,小劉滿心以為公司的信息化建設規范有序,可以基于在博科資訊實習時學到的信息化基礎知識,繼續大展拳腳。
然而事實是,在CIO的牽頭下,G公司的信息化建設做了兩年,花費巨資,耗費數人,一路磕磕碰碰,一次又一次地二次調研、二次開發、二次修改,信息化建設似乎越來越亂。
系統始終無法適應公司現有的運作模式和特點,無法實現業務和財務的一體化,在現有的系統平臺上,G公司業務流程運行效率低下,企業內部部門之間業務的流轉無法在系統內完成審批流程;同時,原有信息系統的技術架構落后,IT人員無法進行持續的維護,單次的維護成本過于高昂,而且運行不穩定,一旦系統崩潰,將導致公司一連串業務的停頓。
信息化:困境還是迷宮?
小劉在G公司幾個月的工作角色成了不停解決并發問題的“救火隊員”,幾個月的信息化“救火”之后,小劉開始反思。
G公司信息化系統最大的問題在于反復的多次修改,在于信息系統與公司業務的疏離,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小劉想起了在博科資訊公司實習時,參與開發的一套信息化系統管理自主平臺MAP。
MAP平臺最大的優勢在于其面向業務模型的柔性特征,業務邏輯獨立于技術實現,借助平臺便捷的建模工具,可以免除因業務運作和系統支持不相吻合導致反復二次開發的煩擾。小劉在博科資訊實習的幾個月僅限于該MAP平臺的后臺研發,具體應用情況并非胸有成竹,曲線救國,小劉整理了MAP平臺在G公司的應用方案和可操作性報告提交給其直接主管,借力打力。
G公司分管信息化的副總裁認同了MAP平臺的理念和博科資訊公司ERP項目團隊的設計,大刀闊斧中止了已經耗費巨資的“爛尾”信息化系統,選用博科資訊公司管理信息平臺MAP。相應的,小劉在這次企業信息化“地震”中一躍成為中層主管,之前無作為的CIO灰暗下課。
自此,“應屆畢業生逼走企業CIO”的故事拉下帷幕。
后續:MAP平臺拓寬就業平臺
記者后續聯系到故事中MAP平臺的研發公司博科資訊,該公司副總裁兼市場總監武興兵告訴記者,在經濟緩慢回暖的大環境下,博科資訊MAP平臺的發布一方面幫助增值渠道商掌握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競爭力產品,另一方面幫助有志應屆畢業生通過信息化服務創業拓寬就業平臺。
借用武興兵的比喻,事實上,MAP平臺就如同一個大木桌,在其光滑整潔的桌面上我們可以任意擺放實物。
其原理同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如出一轍,Windows是一個可操作的平臺,可以安裝于不同的電腦上,并在同一個操作系統上安裝各種不同的軟件,如Word、Excel等應用軟件,同時還可以安裝用戶需要或偏好的各種個性化軟件等等。
武興兵表示,網絡上“應屆畢業生逼走企業CIO”的故事,雖然有些夸大其辭,也的確是MAP平臺幫助應屆畢業生拓寬就業平臺的實例為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