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地旅游的人對于北京一些區域建筑形態的亂七八糟感到吃驚。的確,城市建筑景觀可謂城市的“面子”,是予人第一印象的“城市第一表情”,而那些不和諧的建筑難掩城市“皮膚病”,勢必給國際大都市形象帶來不良影響。
建筑行業如何遮掩城市“皮膚病”
近日,建設部發布《城市黃線管理辦法》,規定在城市黃線范圍內禁止違反城市規劃要求,進行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他設施的建設,違反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進行建設,未經批準,改裝、遷移或拆毀原有城市基礎設施等。人們期待已久的科學的城市規劃終于有了規范化管理。
從北京長安街兩邊的建筑來看,沿途兩側建筑及中心市區各道路的關鍵節點,無疑不顯示出高質量高水平的建設。但仔細觀察在一些標志性建筑周圍,古今結合、高矮不均的“握手樓”、“接吻樓”根本無設計可言、毫無美感的建筑群不在少數。有人把北京稱作“建筑跳蚤市場”,一點不夸張。
基于此,《城市黃線管理辦法》的出臺無疑是“及時雨”。它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城市基礎設施用地、服從城市黃線管理的義務,有監督城市黃線管理、對違反城市黃線管理的行為進行檢舉的權利。城市黃線應當在制定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時劃定。城市黃線一經批準,不得擅自調整。在城市黃線內新建、改建、擴建各類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設施,應當依法向建設主管部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城市規劃許可,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辦理相關手續。遷移、拆除城市黃線內城市基礎設施的,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辦理相關手續。
城市黃線指的是對城市發展全局有影響的、城市規劃中確定的、必須控制的城市基礎設施用地的控制界線。新“辦法”將于3月1日起施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