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標準更中國化
雖然還沒有具體辦法,但中國在哥本哈根已經非常高調地公布了碳排放交易要采取的標準———熊貓標準。
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熊焰解釋,“熊貓標準”是一個自愿減排標準,但它將是中國在全球碳交易領域中爭奪話語權、繼而爭奪定價權的開始。據介紹,“熊貓標準”的發起人除了北京環境交易所外,還有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法國BlueNEXt交易所,參與該標準制定的有買方、賣方、中介、咨詢開發公司等利益相關實體以及能源環保類非政府組織,廣泛的代表性使這一標準更為公平、客觀。“熊貓標準”將確立自愿減排量的檢測標準和原則,并規定自愿減排流程、評定機構、規則限定等內容,從而完善中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該標準將借鑒美國杜克法則,大力推動農、林、牧、副、漁業的生態補償類項目,促進市場向工業補償農業、城市補償農村、東部補償西部、高排放者補償低排放者的方向發展。
標準為王,可以看到的是,“熊貓標準”的推出將增強中國在碳排放市場上的話語權,也是中國在探索建立自己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上邁出的重要一步。正如熊焰所說的:“國際上有十幾個自愿碳減排的標準,但是‘熊貓標準’更中國化,更簡潔,更適合中國。”
借碳排放布局未來
雖然國內交易市場尚未正式成立,但企業自發的碳交易卻越來越活躍。“主要來自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和再生能源等行業的企業,正透過清潔發展機制,從發達國家引入先進技術,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的目的。”業內人士透露,“與此同時,企業還將減排所取得的排污權,出售給像富通銀行這樣的碳交易商,或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買家,從而獲得利潤。”
以目前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項目為例,2005年10月,中國最大的氟利昂制造公司山東省東岳化工集團與日本最大的鋼鐵公司新日鐵和三菱商事合作,展開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業務。估計到2012年年底,日本兩家公司將獲得55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量,此項目涉及溫室氣體排放權的規模每年將達到1000萬噸。
記者了解到,跨國公司已率先行動起來,紛紛通過各種方式降低自己的碳排放。例如,匯豐銀行推出豬糞回收的新業務,谷歌投入替代能源開發;而讓人側目的是,沃爾瑪已要求10萬家供應商必須完成碳足跡驗證,貼上不同顏色的碳標簽。大大小小的供應商開始爭先恐后地降低碳排放。以每家沃爾瑪直接供應商至少有50家上、下游廠商計算,影響所及超過500萬家工廠,其中大部分在中國。這意味著,中國大量原材料企業、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必須進行碳足跡驗證,承擔減排責任,否則將拿不到跨國公司的訂單。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