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抓住機遇進行品牌突破
“農民理論家”魯冠球把一個鐵匠鋪發展成為實力雄厚的現代企業集團,萬向經歷了從零件到部件,再到系統模塊供應的發展軌跡。萬向的不斷成長不但被譽為企業界的“常青樹”,而且其企業精神世界也有很大的發展和貢獻。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萬向不但沒有削減產量,反而實現了逆勢增長,并且一直保持著同業中的領先位置。
萬向為什么不懼危機?
1、研究本業。萬向無比專注于他的零部件和電動汽車,固然,專注可能會有負面的問題。過于專注可能會導致比較教條,甚至可能有礙于創新。然而,恰恰是依賴專注與精益求精的精神,制造出全球消費者喜愛的高品質產品。這種獨特的專注精神,雖然沒有“顛覆式”創新的轟轟烈烈,但假以時日,也一樣能滴水穿石,有大風流的作為。
2、注重研發。一個技術通常可以生產出若干個產品,但一般來說,產品的壽命要短得多,一般三年左右。如果再加上金融危機這樣因素影響,短時間仍不能推出新產品的話,弄不好就要關門。萬向的對策是:一方面,想盡辦法延長原有產品線的生命周期,對它們進行升級完善;另一方面,在一個產品沒有到壽命周期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推出新產品。根據不同情況,萬向的研發投資策略,分為三種,一種是“四六開”的冒險型策略,將研發投資的6成用于主力產品,將4成用于戰略性產品開發;一種是“三七開”的保守型策略:將研發投資的7成用于現有主力產品開發,將3成用于戰略產品開發;而最保守的一種是“二八開”比例。
3、品牌建設。品牌建設問題,本身在市場發展中就卡住了很多中國企業的“命門”尤其是在這危機時刻,更是影響到了整個市場的品牌化進程。而萬向的品牌建設,是一個“腳踏實地”的解決過程。這個過程突出了萬向的市場忍耐力,同時還有洞察市場的能力和關鍵時刻敢于突破的勇氣。
重新審視企業的發展戰略
企業發展戰略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方向性和長遠性的特征,因而對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做大做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是市場定位,正所謂“綱舉目張”。企業要實現持續發展,就必須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修正自己的發展戰略,重新確定市場定位,并相應進行資源配置。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影響重大且深遠,市場競爭格局勢必會發生重大變化。面對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大企業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戰略,認真評估企業外部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分析企業應對危機的前景和對策,并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修正企業的發展戰略。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2008年冬天開始實施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第一個大動作降息不僅是為了彌補國內企業與居民的作用消失危機,更是為了彌補國際資本撤離或者撤離預期對市場流動性萎縮的反動作用。在現有外匯管理體制下,如果說2008年上半年貨幣政策是為了應對美元泛濫的推動的人民幣1:6.5倍以上投放而出現的通貨膨脹威脅的從緊舉措,2008年冬天開始的貨幣政策,應當具備反美元回流而出現的6.5:1通貨緊縮威脅,以美元標價的外資流出多少,央行積極向市場“注入”多少。因此,在降息的同時,放開信貸限制是理所應當的舉動。
從緊政策背景下的信貸額度控制并結合窗口指導,導致了2007年秋天前中國企業流動性緊張。伴積極財政政策的信貸額度放開,不僅是固定資產投資配套資金的需要,也是向企業注入流動性,從而防止企業因流動性不足導致出現的“枯萎病”。因此,為應對來自國際的金融危機的威脅,以積極財政政策來抵消外需萎縮,從為生產而生產的第一部類入手,40000億固定資產投資將基建、有色、鋼鐵、水泥、能源、交通等行業將形成生產需求,這種需求必須有配套資金的支持。
企業運營能力的競爭
提升企業的運營能力,就要使企業成為一個全新的“敏捷性”經營實體。在生產方面,它能依照顧客訂單,任意批量制造產品和提高服務;在營銷方面,它能以顧客價值為中心、豐富顧客價值、生產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組合;在組織方面,它能整合企業內部和外部與生產經營過程相關的資源,創造和發揮資源杠桿的競爭優勢;在管理方面,它能將管理思想轉換到領導、激勵、支持和信任上來。
目前我國企業發展總體形勢是好的,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不利影響日益顯現。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如何提升企業的運營能力,中央研究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增強信心、克服困難、穩定經濟正在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進一步采取措施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工作,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努力解決一批制約經濟健康發展的體制障礙等等。
事實上,現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使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發生了根本變化,創新能力已成為決定企業持續競爭能力的主要因素。企業只有把資源優勢和勞動力成本優勢與創新能力相結合,才能真正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
所以,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企業應當重新審視自globrand.com己的發展戰略,并根據自身特點調整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戰略是指圍繞企業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確立的愿景目標以及為實現既定目標而選擇的發展方向、發展模式、競爭策略等。及時洞察市場和產業的變化,再結合企業實際發展情況,改變發展戰略,是企業和行業增強競爭力的關鍵。盡管腳下的路有多條,但有一點是必須的,那就是適時變化,包括銷售、產品、品牌以及發展戰略等等。
核心元素的未來打算
眾所周知,一個成功企業的品牌之所以有價值,是在于品牌已經成為一種概念植根于消費者的心中,從而促使其產生符合品牌目標的消費行為。品牌價值形成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品牌概念的傳播過程,也可以說成是消費者品牌概念的形成過程,它需要企業的品牌傳播成本作基礎。中小企業受傳播成本限制,品牌的影響范圍有限,在消費者心中的概念還沒有形成,或者是企業自身也沒有明確方向、形成概念。所以,對中國企業品牌來說,它真正要做的,是要高瞻遠矚、辨明自己發展的方向,適時調整自己的品牌形象并且不能缺少能洞察市場潮流趨勢的眼光。
當這個核心競爭優勢確定以后,毫無疑問地說,一個出色的中國企業,從成長到成熟,從公司管理到公司治理,從更換技術到自主創新,無疑不是戰略競爭力的詮釋和注解,新機會、新思路帶來了新希望。有希望就有發展,或許不久的將來,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企業事件中,就會增加一些出色的中國企業的身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