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建筑規劃與設計節能
合理的建筑規劃和設計,可以結合當地的四季氣候特點,為建筑創造一個良好的風環境、水環境、光環境、熱環境、潔凈環境等等。比如朝向的選擇、植被體系的選擇與設計、水體和山體的合理利用等,為建筑物合理應用自然環境、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內人工環境的舒適、健康水平奠定了基礎。
3.2建筑圍護結構節能
建筑圍護結構的節能措施集中體現在對通過建筑圍護結構熱流的控制上。
在建筑實體墻部分,通過建筑的內、外保溫技術,在冬季的采暖季節,降低通過圍護結構向外的熱損失,在夏季的空調季節,降低通過圍護結構向外的冷損失,在非采暖、空調的過渡季節,充分利用自然通風作用,調節室內環境。
在建筑物透明結構部分,主要控制的是太陽能的熱流方向。通過遮陽技術和鍍膜技術,選擇合適的窗戶結構,在冬季采暖季節,阻止室內熱輻射通過透明結構的損失,增加太陽能對室內的滲透,在夏季空調季節,熱流的控制過程恰好與冬季相反,過渡季節則根據實際情況,在上述兩個過程中選擇。
3.3能耗設備與系統的節能
建筑內的能耗設備與系統主要包括建筑的空調系統、照明系統、熱水供應系統、電梯設備等。其中空調系統和照明系統在大多數的民用建筑能耗中占主導地位,空調系統的能耗更接近建筑能耗的40%到60%,成為主要的控制對象。
建筑設備與系統的節能措施目前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1)建筑能源的梯級應用。根據建筑不同用能設備和系統等級的劃分,優先滿足用能品位高的設備和系統,利用這些設備和系統的排出能量滿足用能品位低的下游設備和系統。
2)能源回收技術。通過能源回收設備,將排出建筑物的一些能量進行回收再利用,是降低建筑能耗的一個重要措施。
3)采用高能效的設備。通過國家政策和標準、規范的制訂、執行,淘汰能效差的設備,鼓勵社會選擇使用能效高的設備,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保證。
3.4 控制調節系統帶來的節能
由于建筑內部設備與系統的設計往往是在滿負荷的條件下進行的,而這些設備和系統往往運行在非滿負荷條件下,這就要求這些設備和系統配備有優良的控制和調節系統,并要求物業管理人員有敬業精神和專業技能,可以根據不用負荷特點對有關設備和系統進行自動或人工調節,避免大馬拉小車現象??刂普{節技術對于既有建筑的節能有其具有特殊的意義。
3.5 綜合節能技術
由于建筑及其設備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建筑節能方面,往往需要多工種的協調工作,從而產生一些綜合的節能措施,例如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建筑一體化技術、多能耗系統之間的聯動技術等,往往不是單一工種能夠完成的。綜合節能技術體現了未來節能工作的主流方向。
4 后記
建筑節能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需要技術支撐外,還需要政策、社會理念、產業水平的支撐,只有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才能產生長遠的效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