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面貌進一步改善。2009年,我國森林面積大幅度增加,森林質量明顯提升,全國完成造林9074萬畝,義務植樹達24.9億株。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近1500萬畝。
動人的綠色,在中華大地不斷鋪展。2009年11月公布的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全國森林面積達到29.25億畝,比2005年公布的第六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凈增3.08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0.36%,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到201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0%的目標。
綠色發展——
既讓群眾享受環境和生態改善的成果,也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在“十一五”規劃中,我國提出了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10%的約束性目標,作為“不可逾越的紅線”。2006年這一目標公布之時,不少人甚至有專家認為目標定得較高,完成起來難度很大。
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雖然還有很多困難,經過努力這些目標有望實現!
到2009年上半年,我國已經完成了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的任務, 2010年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有希望實現;2009年上半年,我國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再次實現“雙下降”,分別減排5.4%和2.46%。從當前形勢分析,全國二氧化硫減排任務有望提前完成,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有望實現。
這些看似枯燥的數字,關系到億萬群眾賴以生存的環境:
“原來是臭水河沒人敢親近,現在是清水河大家爭著來,連我這房子都跟著沾光,房價一直在漲!”家住沈陽渾河(遼河流域河流)岸邊的李民波笑著告訴記者。自2008年以來,遼寧省開始新一輪遼河流域污染治理工程,取得顯著成效,遼河6個干流斷面化學需氧量濃度下降一半以上。
今年1月11日清晨,北京市朝陽區居民管冰抬頭望望湛藍的天空,深深吸了口清新的空氣,“一看見藍天心情就很好。”2009年,北京全年收獲285個藍天,比“奧運年”還多出11天,空氣質量連續11年持續改善。2009年,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上年增加1.5個百分點……
中國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不僅使本國人民受益,也為世界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貢獻。在去年12月召開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中國通過節能減排、植樹造林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取得的成就,引起許多外國代表關注。
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我國經濟發展結構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一些地區發展方式依然粗放,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去年11月,我國公布了到2020年要實現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完成這個“具有宏大抱負的減排目標”,必須付出非常艱苦的努力。
在綠色發展的新征程上,中國這艘巨輪還需經歷風雨,奮力破浪前行。 本報記者 劉 毅 孫秀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