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看政策做投資”?
“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標準和原則有所改變,只是要更關注國家政策導向,并據之進行相應的投資調整。”不少機構投資者這樣對記者表示。據深圳達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肖冰透露,達晨創投就很關注國家政策導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的要求,如今正在調整投資方向。
據悉,根據證監會此前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業板推薦工作的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符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特別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與新醫藥、節能環保、航空航天等領域企業將受到重點推薦。
肖冰指出,中國的產業發展很大程度上要看政策導向;而所有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明晰以后,創業板指引將更青睞擁有高新技術含量的新興產業公司。“我們在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也有一些技術項目投資,但數量不多,并沒有形成體系,也不具備優勢,”他坦陳,“我們正進行微調,會吸收更專業的團隊,更多偏向投資于技術型公司。”
哪些領域備受關注?
馮濤透露,上海永宣將“掘金”秸稈發電等新興領域。而比亞迪的經驗也為傳統企業向新興產業轉型提供了參照。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建均指出,企業在轉型時要利用既有優勢,而非簡單的跨行業運作。他表示,公司非常看好新能源市場,現在要做的就是盡快使技術商業化。
在物聯網領域,投資機構則表示不能流于概念。比如針對RFID,中信產業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吳海就指出,其規模化應用的瓶頸并非技術,而是所采用公司是否從管理和系統配置上達到了這個水平。此外還是要歸結到應用層面,例如物流、遠程控制、數據傳輸等領域,是否可以提供有增長潛力的市場空間。
鄧鋒指出,一些壟斷性資源多由國家控制,民間資本較難介入;因此必須更多關注市場化程度高的產業,這是民間資本的普遍問題;但每個細分領域都有機會,關鍵是找到合適自己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