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反應】
價格太高 配套不完善 這節能環保車離咱還有點遠
從2008年12月比亞迪F3DM[綜述 圖片 論壇]雙模電動車正式上市,到現在已經半年多過去了,但一直沒有針對普通消費者進行銷售,那么節能環保的電動汽車為什么得不到普通消費者的青睞?最根本的問題是———太貴。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公關部經理楊昭說:“現在我們市面上銷售的F3DM它的市場零售價是14.98萬元,相比傳統的我們的燃油電力F3,價格高出7萬元左右,基本上高出一倍。”比亞迪研發人員告訴記者,F3DM雙模汽車增加的電池、電機、電控等一整套系統,目前的成本就是5萬多元。在沒有大規模產業化的前提下,成本很難降下來,這也成為消費者難以接受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來說,雖然在使用上更環保更省錢,但是目前的公共停車場并沒有專門的充電設施,城市里也沒有專門的充電站。比亞迪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王建均這車不能普及,“就是使用環境,大家用起來不方便,關鍵是停車以后的充電是不方便的,因為公共停車場的充電設施比較少。”對于建設專業電動汽車充電站,不僅成本更高而且牽涉的部門和問題更復雜,在這樣專業的充電站里,雖然充電時間能夠縮短,但是和傳統汽車相比較,仍然占用了大量時間成本。
新能源汽車 能否成為撬動經濟新支點?
備戰新能源汽車的,遠不止上海一個地方。早在去年12月份,占地1000畝,總投資50億元的北京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產業基地就已經在北汽福田落成。今年4月份,天津規劃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總部基地,規劃預計到2015年,將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以上。與此同時,重慶、武漢、深圳、濟南等地也都拿出了龐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計劃。新能源汽車真的能如大家所愿,馬上成為撬動經濟的新支點嗎?
作為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專家組的組長,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博士認為,中國在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三種電動汽車,以及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一些企業在整車生產方面也獲得了核心技術。對于目前各地興起的新能源汽車熱潮,他還是表達了擔心:“要對我們新能源汽車的開發要有充分的自信,不要過于依賴國外,避免重復走以前傳統車的老路,這是我們面臨的挑戰,總體來說就是如何來掌握自主的核心技術。”
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曾經表示,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初期,上汽主要采取采購關鍵零部件的辦法來解決汽車的動力問題,北汽福田汽車的大型混合動力客車同樣也是采用了國外的關鍵零部件。這樣的發展思路讓很多專家感到憂慮。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應該吸取傳統汽車產業的教訓,中國是一個汽車制造大國、消費大國、但是不是汽車品牌大國:“我們的汽車都是外國牌的,幾乎沒有像樣的自主突破,我們80%以上甚至90%以上的品牌都是國外的品牌。”他指出,在傳統汽車領域,國內大的車企已經成了洋品牌的打工工廠,生產出的汽車產品也是萬國牌,而根本的原因就是當時我國沒有技術儲備的情況下,各地都上汽車項目,并長期依賴于外部的技術輸入,造成了研發力量的薄弱、后繼乏人。李俊峰說:“產生了依賴癥之后,就很難去短期內發生改變,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這些大的汽車工業在自主品牌,在先進技術上,在這種品牌創新和技術創新上都是很被動的,原因都在這里。”
根據發改委公布的新車目錄,國內汽車企業的新能源車型明顯增多,不過記者也發現,在這些企業所推出的新能源汽車當中,仍然存在依靠國外技術的現象。李俊峰表示:“我們強調是一種自主品牌,自主的技術自主創新你可以全球采購,你做不了的東西可以全球做,或者你做不好的東西可以全球做,但是你要掌握核心技術,而不是說我們造一輛汽車要給人家多少專利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