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將著力實施新興產業“千百十”(1000個左右重點項目、100個左右重點企業、10個左右特色產業基地)工程,加快培育和發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公共安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萬億元,使新興產業成為全省的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
二是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壯大汽車、家電、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改造提升煤炭、冶金、建材、化工等能源原材料產業,積極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化化工、能源等優勢產業,培育一批產值超千億的大產業。
三是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和空間布局。加大兼并重組力度,打造一批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企業集團。圍繞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促進集群發展,確保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翻一番以上。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環境友好的總體要求,不斷提升開發區水平,打造一批產值超千億元的特色園區。
四是加快發展服務業。隨著工業化快速推進,近年來我省服務業比重相對下降。“十二五”時期,我們將按照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并重、傳統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并舉的思路,實施“服務業提升計劃”,擴大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范圍,培育一批服務業大型企業集團,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服務業集聚區,促進服務業大發展。
五是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大力抓好節能工作,降低高耗能產業的比重,抓好重點行業和用能大戶節能技術改造。從源頭控制污染。繼續加大淮河、巢湖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強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防治。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中國經濟時報:如何注重民生,協調富民和強省的關系,實現富民強省的有機統一?
孫志剛:興皖是為了富民,強省也是為了富民。興皖是富民的手段和途徑,富民才是興皖的最終目的。增進百姓福祉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十二五”時期,我們將更加重視民生問題,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完善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發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努力提高全省人民的幸福指數。為此,我們將繼續實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立健全民生工程的長效推進機制;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力爭到2015年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著力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特別是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問題;繼續鞏固和完善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成果,全面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讓人民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大力提升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