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如果發生嚴重泄漏,福島的核輻射物質會通過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形成一個閉合的洋流環進行擴散,在洋流環中會先后與千島寒流、阿拉斯加暖流、赤道逆流接觸,而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會在北回歸線附近形成分支。
福島核污染物如果進一步擴散,整個北回歸線附近將會是污染物比較重的區域,而洋流所經之處勢必會受到核輻射物的影響,因此核輻射污染物質除了影響日本,伴隨洋流走勢,還可能會影響到美洲地區。
對于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影響比較大的,應該是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處對核輻射污染物的交換 ,千島寒流的支流到達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國臺灣海峽到南海,再到新加坡,穿過印度尼西亞與赤道逆流交匯 。
針對洋流中的核污染物,中國能源問題專家韓曉平告訴記者:“太平洋的洋流在日本是相當于10點鐘的位置,韓國相當于9點鐘的位置,中國浙江相當于8點鐘的位置,太平洋洋流順時針轉動,洋流要轉一圈到北美、南方一直再轉回來 ,可能才能污染到我們,轉了這么長時間,它被海水稀釋以后可能根本沒有了,所以這個擔心完全沒有必要的。大家想想太平洋多少水,你倒在太平洋里,這一點污染可能馬上就被稀釋掉,所以這個擔心完全沒有必要 。”
D 影響未來一周,日本核污染物對我國無影響
分析了原理之后,具體到日本核泄漏的擴散,宋振鑫告訴記者,由于日本災區出現降水,核污染物擴散分為兩方面,沉降物通過中低層大氣擴散,未沉降的污染物通過高空大氣擴散,將分別進行監測預報。
17日至19日,日本災區盛行偏西氣流,高空風以西風和西北風為主 ,中低層以西風和西南風為主。
20日至21日,中低層大氣主要以偏西風或西南風為主 ,高空大氣主要以偏西風氣流為主。22日至24日,中低層大氣主要以偏西風或西北風為主,高空大氣主要以偏西風氣流為主。
因此,近一周內,日本核污染物擴散對我國無影響。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17日16時繼續發布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監測結果匯總圖顯示,所有城市監測值均在其天然本底水平范圍內。監測結果表明我國輻射環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電事故的影響。
另據《紐約時報》3月17日報道,美國氣象部門稱,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產生的核輻射云有可能在19日抵達加利福尼亞州。不過,其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將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