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經濟環保部門大有可為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指出,要繼續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不斷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大力研發推廣高效綠色適用技術,提倡和引導綠色消費。
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發展的“調節器”、“控制閥”,在推進經濟發展綠色轉型進程中,環保部門大有作為。
以節能減排為抓手,優化經濟結構,構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綠色經濟。雖然我國“十一五”以來主要污染物減排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我國短期內難以超越重化工階段,環境壓力不容樂觀。我們必須把污染減排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實國務院《綜合性節能減排工作方案》的各項措施,狠抓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強化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對減排工作的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在減排中優化產業結構,在減排中改善環境質量。
嚴格執行環評制度,把好環境準入關,控制“兩高一資”項目和產能過剩行業過快增長。當前,在保增長、擴內需中,一些地區“兩高一資”產業有所抬頭,落后產能死灰復燃,環境保護壓力日益增加。環保部門要把牢建設項目準入門檻,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嚴格把關;要提高服務水平,鼓勵一批能夠帶動行業技術進步、促進結構和布局調整的重點項目快速建設。要認真貫徹落實《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加強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規劃的環評管理,引導各地合理安排生產力布局。
努力推進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建設。發展綠色經濟需要政策激勵。環境經濟政策對各類市場主體進行基于環境資源利益的調整,從而建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資源環境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環境經濟政策是一種“內在約束”力量,具有促進環保技術創新、增強市場競爭力、降低環境治理與行政監控成本等優點。要加快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要把環境經濟政策從生產領域延伸到流通、分配、消費領域,實現全方位防范、全過程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要統籌兼顧投資、出口、消費三個方面的環境保護,促進速度、結構、效益相協調,提高發展質量,促進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加快轉型。
發展綠色經濟是增強國家競爭力、增強國際話語權的重大戰略。我們要抓住機遇,采取措施,為綠色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環境,加快構建綠色經濟體系,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