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09年的變頻看美的,但中國變頻的“前輩”應是海信。
海信從1997年開始進軍變頻、攻占變頻,體現了其超前的預見能力;即使在變頻空調遭到市場冷遇時,海信也仍積極向消費者展現變頻的節能和舒適,并于2007年發起成立了變頻空調推廣聯盟,專注詮釋變頻時代的到來。海信的執著,被業內稱為是變頻沙場赤膽忠心的“老將黃忠”,海信也一直多年擁有變頻空調“銷售王”的桂冠。在2009年以前,海信一直占據著中國變頻市場60%的份額,是當之無愧的霸主。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在變頻空調領域辛勤耕作12年之后,當2009年“變頻元年”到來的時候,海信的霸主地位被美的悄然改寫,首次退居第二位。
再看看格力這位國內空調界的大佬。面對變頻空調時代的到來,以及政策層面對高能效產品的日益重視,格力也緊急調轉船頭,一方面聯手日本的變頻企業大金公司加快變頻步伐,如先后力推先進性最高的180度正弦波和15 Hz低頻技術等,另一方面大力調整和強化后期的渠道策略。盡管在變頻空調領域起步較晚,但作為國內空調界多年來的王者之一,格力在2009年變頻市場依然保持了第三位的排名。
被稱為“黑白通吃”的海爾,在2009年的變頻空調市場位列第四。作為國內空調業的老大哥,海爾近年來的空調業務持續走下坡路。在2003年以23%的市場占有率名列空調排名第一(比當年的第二、三名的總和還高出3個百分點)之后,從2004年開始,這種格局逐漸被美的和格力的上升打破;2005年后,國內空調行業形成了海爾、格力、美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家品牌的市場份額超過50%。但到2008年,海爾空調業務收入下滑7%,表現明顯弱于同行業的格力 (增長9%)和美的(增長23%)。現在海爾的市場占有率僅在12%左右徘徊,而格力和美的市場占有率之和已經近50%。
“不過,即使面對這樣的局面,海爾依然淡定自如,并沒有手忙腳亂,這可能是源自對自身品牌的自信。”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海爾品牌有相當的影響力,而且也不斷推出一些新概念,品牌忠誠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其變頻空調的市場份額。
變頻空調的空間有多大
據介紹,日本變頻空調市場占有率達90%以上,歐美等發達國家變頻空調市場占有率超過50%,因此,中國的變頻空調應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特別是在大力提倡節能減排的政策背景下,變頻空調的高效能為其贏得了更大的政策空間,如上海市政府已出臺了能效補貼措施。早在2006年,上海就頒布了新的能效標識,將變頻空調等同于4級能效定頻空調,并于當年6月1日,強制實施了國內首個變頻空調能效的地方標準——《變速(變頻)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該標準將變頻家用空調能效水平劃分為5個等級,等級5是上海市場準入的限定指標。
今年7月1日,上海市開始實施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又將變頻產品列入其中,入選的變頻空調可獲得總計每臺400元~1000元的補貼,美的、格力、奧克斯等品牌入選第一批補貼推廣目錄。剛剛結束的2009達沃斯夏季論壇發布的《中國綠色科技報告》顯示,中國綠色科技市場開發潛力巨大,每年可高達1萬億美元,規模約為中國2013年預計GDP的15%,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綠色科技、產品和服務市場之一。
變頻空調的節能高效,順應了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而其恒溫、快速制冷熱,不間斷運行、內外雙靜音、制冷不干燥等性能上的優勢,則迎合了消費者對產品舒適性越來越高的追求目標。面對充滿想象的未來龐大市場,美的、海信、格力和海爾這四大空調巨頭,在2010冷年又將會有怎樣的競爭和排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