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哪里要建垃圾焚燒廠,哪里就一片反對抗議之聲。北京的六里屯和阿蘇衛,廣東番禺,江蘇吳江,在當地居民的抗議下,幾個項目已經緩建。
有網友提議,垃圾先分類,減量后處理,這樣就可少建焚燒廠。不過,據《南方日報》報道,廣州的垃圾分類實際上已試行一年,卻是“雷聲大,雨點小”,見效甚微。例如,一個試點街道2011年以來開展了兩次宣傳活動,但社區內竟連一個分類垃圾桶都沒有。
暨南大學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胡剛表示,“不知道6個垃圾焚化廠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分類后垃圾量肯定會減少,是否還需要這么多垃圾焚燒廠,形成垃圾焚燒廠圍城。”
廣州公布的幾個新建垃圾焚燒項目選址多位于新城區或郊區,天河、越秀、荔灣、海珠幾個傳統中心城區并未有規劃項目。
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主任陶光遠則表示,2011年,他曾陪北京市某代表團考察德國一個垃圾焚燒廠,該廠位于市區,距市中心只有2公里多,離最近的居民樓只有200多米,環保要求非常嚴格,其燃燒廢氣的有害氣體排放量平均僅為德國規定上限標準(比西方普遍采用的歐盟標準更加嚴格)的1/10。由于垃圾焚燒廠位于市區,不僅垃圾的運輸距離短,所產生的熱力輸送的距離也短。
為何廣州的垃圾焚燒項目不能建在中心城區?“市區哪里還有地方?”廣州市城管委公共關系處工作人員反問道。記者表示,至少天河區還有大片未開發的空地。該名工作人員又稱,選址要等待規劃局安排。
對于公眾所恐懼的二惡英,廣州城管委主管李坑焚燒廠的李暉曾對媒體表示,“目前李坑焚燒廠產生的二噁英大概在0.02—0.04納克/立方米,低于國家標準要求的0.1納克/立方米,在安全標準之內”。
然而,記者曾披露了一份刊登于國外知名化學雜志的中科院完成的報告。這份報告對中國19個市政生活垃圾焚燒爐的二惡英排放進行了檢測和分析,結果顯示,有3個樣本沒達到國家標準,只有6個樣本達到歐盟標準。
一名熟悉行業的網友“Huang Hongdou”表示,國內也能學德國的技術,目前國內垃圾焚燒廠采用的技術方案,大都是國外的。“污染的解決是成本問題”他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