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生意場訊) 我們習慣了自己的家,出差在外不管住多高檔的酒店都感覺不如自己的家,感覺只有在自己的家才最舒服。職場也一樣,當你適應了一個工作環境,有了熟悉的工作氛圍、良好的人際關系、熟練工作內容后,在我們的職場“舒適區”里,會得心應手,舒服的工作。
有了“舒適區”,很多人都不愿意改變,不愿意離開“舒適區”,一旦離開了“舒適區”,就會感覺不舒服。也是因為舒服,有些人也沒想到過要改變。但是我們都不可能永遠只在一個“舒適區”,因為你周圍的環境會變化,可能你所在的企業和團隊會有新的目標,可能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改變策略或業務方向,可能你周圍的人際關系會發生變化,也可能你的職位、工作內容會調整。
雖然在應對調整的過程中你會感覺到不舒服,但經過自我調整,當達到新的目標后,適應新環境之后,你會發現不但你的舒適區擴大了,你也會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競爭力。如果你只保持在原來的“舒適區”內,而不及時行動的話,那么有一天自己可能會變成“煮熟的青蛙”,慢慢地可能會被邊緣化,曾經的優勢都變得一無適處。
除了自我調整擴展自己的“舒適區”外,還要注意周圍人的“舒適區”,尤其是團隊成員的“舒適區”,如果你的舒適建立在別人的不舒服基礎上,那么你的“舒適區”會越來越小。只有在考慮如何擴大他人的“舒適區”,才有可能增大自己的“舒適區”。
“舒適區”是動態的,當感覺最舒適的時候也是最容易掉以輕心之時,這個時候是最需要變化和調整的,更要警惕“舒適區”不是自己的避風港,而是前進的信號與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