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CPI逐月逼近3%敏感水平,PPI亦一路走高之際,資源產品價格改革加快的跡象愈加明顯。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多處獲悉,盡管國家發改委此前已經完成了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方案,但該方案由于計算上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修改。
與此同時,資源稅改革也將成為本次能源資源價格改革的主要內容。
本報此前亦從不同渠道獲悉,本月召開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之后,資源稅改革首先可能會在新疆試點。早在3月份,即全國“兩會”之后,中石油就已和財政部、發改委、稅務總局等各方商討關于資源稅調整的具體細節。
“改革意味著漲價”
“改革肯定意味著漲價,只是漲多少的問題。”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天然氣價格改革及資源稅改革之后,其向下游轉移成本的趨勢不可避免。
但就影響力而言,天然氣價格的傳導性并沒有煤炭和石油的大。因此,資源稅改革成為本次能源資源價格改革的關鍵。
“如果資源稅全部轉嫁至下游,噸煤價格上漲幅度至少將達20~30元。”香港嶺南大學客座教授盛立中曾指出,如果按照每噸上漲20元來計算,全國發電企業的采購成本將增加300億元。
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在今年的兩會上就直言,“五大發電集團有1萬多億資產,去年僅196億利潤,而其中火電利潤才14億。”
這也意味著資源稅改革后,電價的調整在所難免,否則集體負債率就已經超過80%的五大發電公司,將“完全有可能資金鏈斷裂”。
不過,資源稅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從價格上看,原有的稅負水平并不高,稅收規模僅約為全國稅收總額的千分之五,對于下游的影響并不是很大,除煤炭價格已經市場化之外,石油價格的上漲,國家在一定程度上還在進行“價格調控”。
因此,就電力企業而言,煤炭資源稅改轉嫁的300億元采購成本,可以適當調整電價,“300億的成本,上網電價上漲1分錢就可以解決。”一位電力專家在接受本報采訪時這樣表示。
面臨調整的不僅僅是天然氣價格和電價,近段時間來,不少地方的居民用水價格也在上調。
成都市物價局日前出臺了新的水價調整方案,該方案將于今年6月開始實施,水價上漲幅度超過三成。
5月7日,襄樊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召開用戶座談會,就市區水價調整草案聽取社會各界代表的意見。此次水價調整草案的基本思路和目標是居民用水每噸上漲0.30元。
資源價格改革時機之辯?
由于4月份CPI同比上漲2.8%,而PPI同比上漲6.8%,超出市場預期。在此背景下推動資源價格改革,無疑有加重通脹壓力之憂。
“現在看來PPI和CPI將會繼續走高,現在不調,就以電力企業而言,經營上肯定會比較困難。”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中金公司宏觀經濟分析師邢自強則認為:“盡管國內豬肉價格近期有所上漲,但是進口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滑將抑制我國通貨膨脹壓力。”
邢自強認為,歐洲債務危機本身和由此引起的美元升值使得近期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幅下滑,有利于降低我國進口成本。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的減輕是我國實行資源價格改革和健全相關稅收政策的良好時機。
林伯強的意見也基本相同,他認為現在的通脹是源于食品和煤炭等價格的走高。“調多少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反過來再看通脹,現在還不算很高,要是高起來的話,肯定是改不動的。”林伯強說。
盡管現在的PPI已經很高,不過現在這種狀況2008年初也出現過,那時候煤價也是高,政府不敢調。“但后來還是在高位的時候做了調整。”胡兆光表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