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科技化、精細化
結合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應對當前的能源安全,勝利油田在穩產方面也進行了諸多探索。
王立新說,石油企業實現發展方式轉變,除了前面提到的節能減排,還要從發展思路、科技進步、精細管理等方面切入。
針對長期以來勘探、開發、工程三大系統條塊管理、分開運行、獨立考核、各自為戰的工作模式,勝利油田建立了勘探開發工程一體化工作機制,搭建勘探輔助決策支持平臺,地質、物探、鉆井等專業高度配合,油藏出題目,工程做文章,超前介入、過程優化。
一體化機制的實施,使勘探、開發、工程三大系統做到了整體部署、協同作戰、綜合評價,勘探主動向開發延伸,開發提前介入油藏評價,發現儲量和開發評價、前期準備的過程實現了有機融合,油田開發駛入了優質高效的快車道。2009年,油田生產原油2783.5萬噸,連續10年實現產量穩中有升。
多年來,勝利油田一直堅持實施科技興油戰略,向科技進步要儲量、要產量、要效益。2009年,勝利油田遵循生產出題目、科研做文章、增儲穩產見成效的理念,加大研發推廣使用力度,全年共組織實施各類科研項目423項,其中國家級課題37項,中石化課題90項,均創歷史最好水平。2009年勝利油田依靠科技進步新增探明儲量427萬噸,新增可采儲量1286萬噸,新增原油產量350多萬噸。
“對企業來說,管理始終是永恒的主題。企業管理無止境。”王立新說,近年來,油田按照中石化集團公司要求,一直致力于強化企業管理,并總結出了系統節點精細管理、長壽井組培養等先進經驗。
去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油價持續低迷,油田石油工程工作量急劇萎縮,年初預算成本缺口達數億元。為此,勝利油田提出了決策增效、科技增效、優化增效、挖潛增效。比如,為了提高開發生產效益,油田根據油價低迷的實際,優化新區與老區、稀油與稠油、陸上與灘海的產能結構,壓減稠油、低滲透、灘海產能26.4萬噸,擴大了陸上稀油滾動建產規模和老區調整力度,保證了油田新建產能規模不變,投資不升。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
“落實中央和上級精神,既是政治任務,也是油田發展的內在需要。”王立新表示,他們將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扎扎實實落到實處。
他向本刊記者介紹了勝利油田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是要在轉方式、調結構的過程中夯實資源基礎。對油田這種資源采掘業來說,油氣資源是油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保證。特別是去年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又將西部38個區塊、13萬平方公里的勘探區域整體交給了勝利油田,為勝利油田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具體工作中,勘探上要堅持新區與老區并重,石油與天然氣并舉,打好老區保衛仗和新區進攻仗,著力打造資源豐厚的“勝利根基”,全年實現新增探明、控制、預測3個1億噸的儲量目標,開發上重點圍繞提高采收率,持續強化基礎工作,努力提高儲量動用率、油田采收率和單井產量,力爭全年提高采收率0.4個百分點,新建原油產能316.2萬噸,新增石油可采儲量2750萬噸,實現儲采平衡,著力打造中國石化上游“勝利長板”。
二是要在轉方式促發展的過程中提升運行質量。今年,國資委對中央企業全面實施了企業增加值考核,勝利油田將以此為方向,調整完善油田績效考核辦法,促進油田發展精細化。
三是要在轉方式促發展的過程中推動科技進步。作為資源采掘業,油田每一次大的發展都與重大理論和關鍵技術的突破息息相關,在當前油田增產穩產舉步維艱的情況下,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實現油田科學發展的根本出路。今年,勝利油田將按照“完善推廣一批、攻關突破一批、研究準備一批”的工作思路,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推廣應用、戰略儲備四個方面入手,創新形成先進適用、經濟高效、具有勝利特色的勘探開發配套技術系列,增強油田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由傳統技術輸入型企業向自主研發型企業的重大轉變。
四是要在轉方式促發展的過程中打造生態油田。“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不可能做成百年名企。”王立新說。
今年,勝利油田將進一步做好經濟結構調整,大力開展創建節能示范區、示范采油礦活動,大力開展節能技術改造、新技術推廣應用和示范工程建設;加強新建設項目環保評價及管理,積極開展煤代油、地熱能源的推廣應用,抓好油泥砂、鉆井泥漿、作業廢液、采油廢水等“三廢”的重點治理,努力完成山東省下達的“十一五”末節能控制目標。同時,深入開展“我要安全”和“安全環保責任提升年”活動,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清潔生產的責任制和問責制,不斷促進本質安全和長效安全;強化海上、灘海陸岸安全監管,堅決防范不安全事故和水體污染事故發生,努力打造平安油田、綠色油田、生態油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