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是環境保護的地位在黨的執政理念體系中不斷上升的體現。“十二五”規劃所指的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要提高我們黨在管理資源環境等問題上的執政能力和執政績效。過去,黨的執政合法性基礎主要來自物質文明的發展,主要是看執政黨能否改善人民生活;后來,黨的執政理念體系中又先后增加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發展的要求,也要看執政黨是否改善了人們的精神境界和提高了人民的政治權利;現在,我們黨進一步把生態文明也納入到執政理念體系中來,看執政黨是否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這個進程深刻反映出我們黨正日益走向成熟。相對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發展的程度而言,我國生態文明的發展水平還相對比較低。因此,中央先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再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并把生態文明建設列為“六大建設(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黨建)”之中,反映出建設生態文明的極端緊迫性。因此,在“十二五”期間,把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確定為環境保護的主題,是符合黨的執政理念要求的。
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反映了環境保護的主要目的和重點方向。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其本質是要改善人類對于資源、生態、環境等自然要素的態度和行為,這正是環境保護的直接目的。在操作層面上,就是要克服在生態環境方面“不文明”的觀念和行動。哪些行為是生態不文明的?顯然,粗放、污染、侵害等行為是不文明的,而節制、集約、清潔、法治等行為是文明的。因此,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就要找出一切對自然不友好的行為并改正之,這就是環境保護工作的使命。“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提法,既肯定了我國生態文明的歷史傳統和現實進展,也反映了生態文明水平還應該更加提高的客觀需要。可以看出,我國生態文明的最大短板還是在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因此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重點對象還是在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這與“十一五”以來積極推動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是高度契合的。
“十二五”環境保護主線: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閱讀提示
建設“兩型”社會最能體現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要求;建設“兩型”社會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實踐已經證明這條路徑是正確和可行的;可以更好更快地緩解環境保護的壓力。
從一個地方出發向一個目的地前進,可以有多種路線選擇,其中有一條是相對比較短或比較省時的路線,它最有效率而且能夠起到最大的帶動作用,這樣的路線就叫主線。因此,當我們確定了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為“十二五”環境保護的主題后,也必須找出最有利于實現這個主題的主線。
根據“十二五”規劃精神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十二五”環境保護的主線應該是“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主要原因是:
建設“兩型”社會最能體現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其中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幾乎就是加強環境保護的同義語,因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核心就是以環境保護的要求去規范、引導和塑造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這相當于給了環境保護的一個重大授權,要求環境保護承擔起對整個社會的新使命。在這樣的形勢下,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十二五”環境保護的主線是非常合理的。
建設“兩型”社會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今后5年要確保科學發展取得新的顯著進步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這個定位把環境保護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聯系表達得非常明確,說明把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十二五”環境保護的主線,與國家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十二五”發展的主線,是完全一致而且逐層深入的。
建設“兩型”社會的實踐已經證明這條路徑是正確和可行的。自從我國在“十五”期間提出建設“兩型”社會的任務以來,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還成為建設“兩型”社會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這些過程中,環境保護已經走出單純的環保圈子,開始全面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發揮作用,對促進科學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做出了有力貢獻,這說明繼續把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十二五”環境保護的主線是符合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規律和實際需要的。
加快建設“兩型”社會可以更好更快地緩解環境保護的壓力。把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十二五”環境保護的主線,關鍵在“加快”二字。實際上,建設“兩型”社會已經實施了一個5年規劃時期,并非自今日起,而現在的問題在于建設“兩型”社會的步伐還有待加快。“十二五”期間環境保護面臨來自經濟發展、社會轉型、國際關系等方面的多重壓力,如果不加快“兩型”社會的建設,單靠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若干措施,是難以完全緩解環境保護壓力的。所以加快建設“兩型”社會的步伐,十分必要。“加快”的含義是要增大力度、提高強度。“十二五”時期國家必然加強環境保護的保障條件和能力建設,這就給“十二五”環境保護帶來了新的發展前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