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節能的“綠色”標尺
剛剛組建一年的國家電網電力科學研究院能效測評中心盡管還很年輕,卻“身經百戰”,已成功為眾多國家財政補貼備選項目和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進行了前期審核,得到政府和企業的一致肯定。
2011年10月,在對一家化肥廠的節能技改項目前期審核中,審核組碰到了一個棘手的難題。
這家化肥廠主要生產合成氨、碳銨的企業,實施節能技改前,是燃煤消耗大戶,年消耗能源燃料煤17820噸,原料煤133750噸。為申請國家財政補貼,在實施節能改造前,向國網電科院能效測評中心申請了能效測評。
化肥廠技術總工胡清云說:“我們主要采取的節能措施是爐渣代替燃料煤,利用爐渣的二次燃燒節省耗煤量,平均年節約燃煤量達到7000多噸。”
聽了企業的介紹,審核組專家卻皺起了眉頭。企業的節能改造技術要點是“爐渣代替燃料煤節能”,而對于劣質煤替代燃料煤的技術,國家財政獎勵項目是不支持的。
“胡主任,爐渣代替燃料煤節能這項技術屬于劣質煤替代燃料煤的技術,國家財政是不支持的。”審核組專家說。
聽到專家對企業節能改造點的否定,胡清云急了:“我們這個技術點確實是節能,這符合國家的節能減排政策,國家怎么會不支持呢?”
審核組專家拿出財政部于發布的《關于組織申報2012年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備選項目的通知》,將其中條款指給胡清云。
“國家關于財政獎勵前置否決項的說明:項目屬于利用優質能源(如:天然氣、煤氣等)、劣質能源(如:煤泥、煤矸石等)以及生物質能源(如:秸稈、稻殼和其他廢棄物)替代燃煤或摻燒,不予支持。”
“爐渣屬于劣質能源,財政部明確了這種能源做替代燃煤是不給予財政獎勵支持的。”審核組專家進一步解釋道:“國家鼓勵企業一次性將煤燃燒充分、完全,如二次燃燒還會產生新的污染,對環境不利。”
為讓企業進一步了解節能技改的獎勵資金范圍,真正達到節能效果。審核組專家給企業支了一招。“根據化肥廠現狀,企業可以通過回收余熱的方式,回收合成氨過程中的余熱,從而達到節約燃產煤的目的。”按照節能量測算原則和方法,企業的余熱回收潛力巨大,可以達到10000多噸標準煤。
專家建議:“企業在下次節能技改項目中,以余熱回收利用節能點,就可以向國家申請節能獎勵了。”
“國網電科院能效測評真正做到了公正、公開、公平,他們的建議中肯實用,有操作價值,節能改造項目讓他們審核,我們心服口服。”胡清云說。
節能審核結果讓企業心服口服
做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最容易發生糾紛的地方在于節能量的確認,這直接影響到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之間的效益分享,必須依賴第三方機構對項目節能量進行測量和確認。要保證多種節能技術的精確計算,做節能量審核難上加難。
國網電科院能效測評中心開展節能量審核工作,審核組具有專業的技術,嚴謹的態度,豐富的經驗,制定了規范的測量驗證方案,完成了細致、嚴密、科學的節能量計算工作。實施過程中態度嚴謹,有理有據,核算結果不偏不私,公平公正,讓我們節能服務公司和用能單位一致認可,真正盡到了第三方機構的職責,令我們雙方心服口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