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資源總量占世界總量的8.5%,位居世界第6位,雖然存儲量豐富,但由于人口數量十分龐大,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4%,大大低于世界人均占有水平,僅列世界第八十位。要維持占世界人口總數22%的人口的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的需要,不免捉襟見肘。而且,隨著人口和經濟的持續增長,這一數字還將逐年遞減。
水污染加上水資源緊缺,將會引發嚴重的水危機。它不但會使我們的糧食安全受到威脅,經濟發展難以維持,而且會使生態環境趨于崩潰。因為當用水量等于可用水量時,為了生存,生態水量將為零,就會造成河流干涸、湖泊萎縮、地質沉陷、海水入侵……
那該如何解決這個令人困擾的世界性難題呢?開源還是節流?資源有限,已不可能存在開源的可能。那節流?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遠水解不了近渴。答案只有一種:水的循環利用。
水是循環性資源,亦是可以再生的資源。根據其客觀規律和循環的方式,我們可以把它分為自然循環與社會循環。
水的自然循環
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態、液態、氣態三種方式存在,從海洋蒸發變成云,又以雨、雪等方式降落到地面,部分蒸發,部分滲入地下或匯成地下徑流和地表徑流,最終又回歸大海。
水的社會循環
水的社會循環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環中,人類不斷地利用其中的地下徑流或地表徑流滿足生活與生產活動之需。其中又包括農業水循環與工業水循環。
農業水循環可利用率較小,暫且不提,而工業水循環將近占整個水資源循環利用的九成,可謂是整個社會水循環的主體,重中之重。工業水的循環利用問題,就是解決人類水危機的關鍵。那它的核心又在哪里?—污水處理。污水處理則依靠排水系統加上循環利用來實現其目的。傳統排水系統的功能是將污水收集處理后達標排放,形式單一,不夠靈活。而現代排水系統則要實現污水的全收集、全處理、全回用,參與水資源配置,成為水循環的組成部分。建造科學經濟的排水系統加上良好的循環利用措施,污水處理將事半功倍,工業廢水的利用率也將得到最大的改善和提高。
現在,全國各地花費巨資進行污水廠的建設、改造和深度改造。各大企業也積極斥資實現各種工業污水的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為人類的水危機做著長遠而不懈的努力。而作為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頭戲,工業水循環似乎已經成為了目前人類面對水資源危機的最后“救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