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經濟布局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根本前提。其基本要求是:需求結構要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增長向消費和投資、內需和外需共同拉動增長轉變;產業結構要實現由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增長向工業、服務業和農業共同帶動增長轉變;要素資源投入要實現由主要依靠資金和自然資源支撐增長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支撐轉變;資源利用方式要實現由“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式直線過程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過程轉變,使經濟增長建立在經濟結構優化、科技含量增加、質量效益提高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經濟增長方式。
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背景中,應當著力構建節約型的產業結構。包括:在鞏固農業、壯大工業的同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要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特別是要加快發展并做大做強信息產業,加速信息化進程。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加快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要推進企業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規模效益。要大力發展集約化農業。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高優質能源比重。要根據資源條件和環境承載力,確定不同區域的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優化區域產業布局。
———撬動政策杠桿
公共財政與稅收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從促進節能的角度分析,宏觀政策應當發揮強有力的導向作用。
在財政政策方面:(1)逐步提高節能投資占預算內投資的比重。在未來的公共財政改革中,預算內投資規模并不會削弱,恰恰相反,它會隨著國家財力總規模的增長而相應擴大。此外,預算內投資將會改變過去投資范圍太寬、包攬太多的格局,從一般競爭性領域的投資中逐步退出,對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的產業予以投資傾斜。顯然,強化節能投資符合國家預算內投資的改革趨向。(2)預算內節能投資要更多地利用貸款貼息方式。近年來中央一級和某些地方選擇一些節能項目,通過專項貼息貸款方式予以支持,深受企業歡迎,取得了明顯的投資效果,進而有力地推進了我國節能的發展。這一做法值得肯定并在今后予以進一步推行。(3)要選擇一些特殊重要的、投資數額巨大的國家級節能項目,國家財政可采取直接投資的方式予以支持。當然,這類項目并不是由預算內投資獨立承擔,而是與企業融資一道完成。預算內直接投資與貼息貸款比較,對節能項目的支持力度更大,有利于更好地解決投資來源,并減輕企業負擔和壓力。但受國家財力制約,節能的預算內直接投資項目不宜太多。
在稅收政策方面:所得稅要加大對節能設備和產品研發費用的稅前抵扣比例,加速對生產節能產品的專用設備,可以實行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增值稅可以借鑒國家支持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相關政策。對關鍵性的、節能效益異常顯著且價格等因素制約其推廣的重大節能設備和產品,國家在一定期限內實行一定的增值稅減免優惠政策。對個別節能效果非常明顯的產品,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措施。退還增值稅可以是全部,也可以是按一定比例,達到增加企業發展后勁的效果。同時要調整現行的消費稅政策。如將目前尚未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不符合節能技術標準的高能耗產品、資源消耗品納入消費稅征稅范圍;適當調整一些現行應稅消費品的稅率水平,如提高大排氣量轎車的消費稅稅率,適當降低低排氣量汽車、摩托車稅率等等。
當然,促進節能的稅收政策還應體現在節能產品的進出口之上。其基本要求是:在進口方面,可對境外捐贈人無償捐贈的直接用于節能產品生產的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在合理數量范圍內,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直接用于生產節能產品的設備,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對國內確實不能生產或技術上達不到要求、將用于節能產品生產、節能效益非常顯著的重大設備,可以免除關稅,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在出口稅收方面,應當考慮根據國家能源政策導向,調整出口貨物退稅率,對鼓勵類的出口產品,適當提高退稅率,對限制類出口產品的退稅率,適當予以降低甚至取消。
———硬化制度保障
主要是通過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手段,促進資源的有序、高效開發和利用。要在資源開采、加工、運輸、消費等環節建立全過程和全面節約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堅決遏制浪費資源、破壞資源的現象,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
要健全和完善《節能法》,并加大實施力度;盡快制定《可再生能源法》,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政府要進行制度設計;建立能源、資源審計制度,與現行的環境評價制度共同構成社會性管理的新框架。要推動能源、資源產業的市場化改革,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建立科學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結構,改變當前因資源的低成本、非公開化而造成的浪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