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稀土的指令性生產計劃的完成,冶煉企業的原礦采購行動幾乎陷入停滯狀態。私營礦主無法提供發票、擔心國家相關部門前往企業檢查,則成為原礦采購停滯背后的推手。
“原礦價格太高,礦主普遍沒有發票,加上擔心政府今年可能會下來檢查,我們現在已經停止采購原礦了,生產中重稀土的企業普遍如此。”江西贛州一家大型稀土冶煉公司高層昨天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
指令性計劃早已完成
“無論是礦業公司還是冶煉公司,目前國家給南方中重稀土的指令性生產計劃已經完成。不過有的公司還沒有完成指標量,有的則超標了,80%以上的公司都完成了自身指標,但還在繼續生產。”上述稀土冶煉公司高層透露。
今年3月,國土資源部發布的《關于下達2011年鎢礦銻礦和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的通知》,確定今年全國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9.38萬噸,其中輕稀土8.04萬噸、中重稀土1.34萬噸。
工信部隨后公布的《2011年稀土、鎢、錫、銻、鉬指令性生產計劃》提出,今年全國稀土冶煉分離產品為9.04萬噸,其中中重稀土分離產品為1.3萬噸。
由于擔心國家相關部門前往檢查,所以目前許多南方中重稀土冶煉企業主要在消耗庫存中的原礦。
贛州另一家同等規模的稀土公司一位技術人員昨天告訴本報:“現在無論是貿易商,還是冶煉廠,手中的原料都并不多。”百川資訊分析師魯明告訴本報:“據我從幾家貿易商那里了解,他們手中的貨也都比較少。”
據上述稀土冶煉公司高層介紹,冶煉公司暫時不愿采購原料,主要出于兩個原因。首先是目前稀土礦價格太高。百川資訊的數據顯示,中釔富銪礦的價格已從今年1月初的12.5萬元/噸,漲至44.5萬元/噸(截至6月22日),上漲近4倍。
另一方面,原礦停止采購還有幕后推手:許多私營的稀土礦老板目前已經提供不了發票,這導致冶煉企業采購的原礦無法計入成本;而國有稀土礦業公司由于國家給其下達的產量指標許多都已完成,如果繼續生產有可能面臨處罰的風險。
上述稀土冶煉公司高層說:“如果超額生產,很容易被查出來。”
南方多家稀土公司人士反映,雖然此前國土資源部每年都會針對稀土下達指令性生產計劃,但是沒有人到企業檢查,“所以企業也不管這個政策,只要市場有需求,能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但是今年市場擔心政府可能下來檢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