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能不能達成一項全球性的減排協議?如果你這樣發問,恐怕最樂觀的預測者也不敢給你一個確定的答復。
不過沒關系,至少在眼下顯而意見的是,反思舊工業化道路、減少碳排放已不僅僅是一個“政治正確”的口號,而是成為了新老工業國競爭的一塊高地——僅就低碳經濟這塊蛋糕來說,據說就價值超過2萬億美元。
中國,已經被推到了抵抗全球氣候變化的前鋒位置。對于一個正在實現工業化的發展中大國來說,這意味著巨大的挑戰。不過,看上去中國政府更愿意把這看作是一次趕超的機遇。
政策準備
上個月末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中國最高領導人已經承諾顯著減少碳排放。
而行動更早于承諾,中國早就在尋找一條不那么依賴化石能源、避免破壞環境的發展道路。這被視為中國發展觀的變革,新道路被稱為“科學發展觀”,成為中國未來數十年發展的指導方針。
這是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有的人甚至懷疑這根本就是一條死路——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伴隨著高污染、高排放,也許我們在尋找新發展模式的道路上找尋幾十年都不會成功,到頭來卻發現這不過是發達國家的一場游戲。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包括印度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把有關氣候變化的談判,看作是國家發展權的爭奪戰。
然而,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現在的發展模式已經接近極限。世界各國正在遭受氣候變化的侵擾,并造成了巨大損失——中國官方智囊的一份報告說,到2050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將因為氣候惡化而減少14%-20%!
中國過去30年重發展輕環保的行為已經累積成為惡果,環境危機頻頻爆發。未來十年,中國更將迎來環境危機爆發的高峰期。
轉變發展模式刻不容緩,在中國這已成為共識。
中國在制定“十一五”規劃時,提出了節能減排的硬性目標。國家環境保護部總量司的官員說,兩項減排指標有望提前完成。考慮到中國每年接近兩位數的經濟增長速度,這個結果多少有些讓人喜出望外。
而正在制定中的“十二五”經濟發展規劃,將進一步提高減排量,并把減排污染物從原來的兩項指標擴展到多項。
國家發改委正在制定更為長遠的2020年節能減排目標。2007年中國曾經發布《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規劃了截止到2010年的節能減排目標。新的文件將勾勒出下一個10年的中國減排路線圖。
另一份《關于低碳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文件也在緊鑼密鼓地制定當中。中國官方計劃選擇一些地區作為推進低碳經濟的試點,以便結合中國實際,找到一條能夠平衡好發展與減排的道路。
讓經濟變綠
香港匯豐銀行(HSBC)的一項研究顯示,2008年,全球氣候變化行業中的上市企業(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核能、能源管理、水處理和垃圾處理企業)的營業總額達到了5340億美元,超過了5300億美元的航天與國防業的營業總額。
2005年發布的《斯特恩報告》(Stern Report)曾預測,到2050年時低碳商品和服務行業的年收入將達5000億美元。現在看來,這似乎是低估了這個大蛋糕的價值。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中國2050能源發展路線圖研討會”上,與會者一致認為,能源科技的創新,對中國走上低碳經濟至關重要。
中國國務院已決定把低碳經濟作為下一階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意味著一直備受爭議的碳捕捉及儲存利用技術、低碳型工業、低碳型建筑和交通體系,都將成為重點發展行業。
如果按照科學家的建議,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在使全球升溫幅度不超過2攝氏度的水平以內,就意味著必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造核電站、風電場和太陽能板,這個市場幾乎不可限量。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