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危險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經濟損失評估研究》的調查數據獲悉,以北京、上海、廣州、西安作這四個重點城市為研究案例,提出若四個城市PM2.5濃度不能改善,那么在2012年四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數將高達8572人,經濟損失高達68.2億元。
“PM2.5污染造成的公眾健康損失評估亟待引起關注。”的負責人、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副主任潘小川教授表示,以北京為例,2010年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數為2349人,占當年總死亡人數的1.9%,經濟損失為18.6億元。(21世紀經濟報道王爾德)
對于PM2.5污染防治,我國也相繼頒布了很多規劃、方案,《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是國務院確定的“十二五”國家級重點專項規劃之一,是指導推動“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對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國家發改委某負責人表示,《規劃》提出了三項重點任務,包括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能效水平提高、強化主要污染物減排。關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主要包括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淘汰落后產能,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推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五項內容。”
推動能效水平提高,主要包括工業節能、建筑節能、交通運輸節能、農業和農村節能、商用和民用節能、公共機構節能。工業節能主要對電力、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提出了措施和要求。建筑節能主要從強化新建建筑節能和加強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兩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交通節能主要推進鐵路、公路、水路、航空運輸以及城市交通節能,大幅提高交通運輸能效。“同時,對農業和農村、商用和民用、公共機構節能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措施。”
遏制PM2.5引發的蝴蝶效應
PM2.5控制離不開火電廠污染物排放的控制。目前脫硝電價尚未出臺,相關融資等配套政策也不明朗,市場還在等待更科學合理的激勵政策的出臺。雖然整體來看全國脫硝建設進度偏慢,但今年年初以來的招投標情況表明部分省份的脫硝改造市場已經啟動;
由于新建機組需同步配套脫硝設備,環保成本已經內化到建設成本中,國泰君安認為具有以下特征的企業會率先開始脫硝建設:(1)考慮建設成本,經濟基礎好、減排壓力大、電力企業盈利能力較好的省份率先啟動,如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地;(2)考慮運營成本,從3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機組率先改造;(3)考慮環境敏感性,為控制PM2.5污染,城市區域、聯防聯控區域會優先安裝脫硝設施;(4)技術方面,從重點調研省份的統計數據來看,絕大多數采用SCR技術。國泰君安認為,具有以上特點的區域、電廠會率先啟動改造建設;
從2004-2010年火電脫硫市場啟動-爆發-穩定的過程中,國泰君安總結得出結論政策點燃熱情,壓力帶來進度,脫硫電價的暫時不到位并未影響脫硫容量爆發性增長,皆因該電價的落實屬于情理中事,時點早晚只是擾動因素。但脫硫市場過度、無序競爭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值得與脫硝行業深入對比。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