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之不去的“十面霾伏”,引發國家相關部委的密切關注。
1月14日晚間,國家環保部緊急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重污染天氣條件下空氣質量監測預警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在繼續強化火電、鋼鐵、水泥等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量控制的基礎上,突出抓好工業煙粉塵、施工揚塵、揮發性有機物和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工作,在重點地區建立最嚴格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盤雨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氣污染治理需要多舉措并舉,加快工業生產中的脫硝機組安裝,尤其是加快碳交易市場的建設等,都是制度頂層設計中的規劃重點。
環保部急令各地嚴控污染源/
環保部《通知》要求,各地必須盡快以細顆粒物(PM2.5)污染防治為重點,在重點地區建立最嚴格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特別排放限值制度和新建項目污染物總量倍量替代制度。要落實重污染天氣條件下的應急預案,根據污染級別建立響應機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鼓勵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共同參與減少污染物排放的行動,切實減輕污染對人民群眾健康的不利影響。
除了嚴控污染源,環保部還明確要求各地迅速展開“聯防聯控”。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必須按照聯防聯控“五統一”要求,建立和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增強區域治污整體合力。按照建立響應機制的要求,當空氣質量出現重度污染以上級別時,各地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采取限制或停止重點污染源排放、嚴格控制建筑施工揚塵、限制機動車行駛等措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環保部獲悉,接下來,各地各級環保部門將建立重污染天氣條件下空氣質量監測的值班制度,重點針對空氣質量展開監測。在空氣質量監測信息的發布上,環保部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加強與氣象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做好污染過程的趨勢分析和研判,并通過廣電、網絡和報紙等媒介,向受影響區域的公眾及時發布空氣質量信息,保障群眾的環境知情權。
重點防控機動車尾氣排放/
“我國已連續3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機動車污染已成為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環保部新聞發言人陶德田曾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在我國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仍有相當比例汽車達不到國Ⅰ標準。按環保分類,目前“綠標車”占83.6%,高排放的“黃標車”仍占16.4%。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激增,我國城市空氣開始呈現煤煙和機動車尾氣復合污染的特點,直接影響群眾健康。對此陶德田表示,環保部將全面實施機動車氮氧化物總量控制,加強機動車生產、使用、淘汰等全過程環境監管,同時擬會同有關部門,從行業發展規劃、城市公共交通、清潔燃油供應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協調推進“車、油、路”同步發展。
盤雨宏也認為,機動車尾氣排放是造成此次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工業廢氣、道路揚塵以及天氣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也不可忽略。推進防治機動車尾氣排放,應從限制黃標車數量、推廣
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入手,同時加大公路兩旁綠化面積,加大研發清潔能源的力度,從而實現多舉措并舉。
專家建議修改PM2.5達標時間表/
綠色和平組織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周嶸認為,中國過去對大氣污染的防治主要采用末端污染治理的手段,例如控制燃煤污染,但事實證明步伐還不夠快。“十一五”期間雖然在二氧化硫總量控制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十二五”期間煤炭消費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很有可能會帶來新一輪的排放增加,從而抵消“十一五”期間的脫硫成果。
據估算,按照目前有關部門制訂的時間表,北京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達到PM2.5年均3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空氣質量標準。“要解決PM2.5污染頑疾,相關部門應盡快修改現行的PM2.5達標時間表。”周嶸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在上個世紀,倫敦花了20年才完成空氣質量治理,但和過去的“霧都”相比,目前我國正處在科技進步的21世紀,不管是末端污染治理還是可再生能源的技術發展水平,都與倫敦煙霧時代不可比。周嶸認為,只要拿出堪比倫敦治理煙霧的決心,城市空氣治理的步伐可以更快。同時,現有燃煤電廠的脫硝改造、區域煤炭總量控制、排污收費政策等都是頂層設計時需考慮的方面。
盤雨宏也表示,大氣污染治理需要進行長期規劃和落實,并推動頂層政策的出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例如采取加快工業生產中的脫硝機組安裝,對工業生產中氮氧化物和硫化物排放進行實時監測;加大PM2.5的檢測范圍,嚴重地區重點治理等措施。
同步播報
應對污染京津冀數百企業停產
每經記者王雅潔發自北京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必須按照聯防聯控要求,建立和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增強區域治污整體合力。”
1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河北省環保廳、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天津市環保局等處獲悉,緊隨國家環保部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嚴控污染源的步伐,多地針對PM2.5治理已緊密展開聯防聯控。
據北京市環保局透露,從1月10日開始,全市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明確要求讓污染企業減排30%以上。統計顯示,北京目前一共有58家企業停產,有41家企業通過降低生產負荷等方式來完成減排任務。
此次重污染天氣的另一大區域河北同樣對相關企業實施了排放限制。河北省環保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以石家莊為例,對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中的12家重點排污企業,采取限產、停產等緊急應對措施,其中限產企業最少降低30%的生產負荷。
石家莊市工信局還要求,鋼鐵、水泥、化工等生產企業的高爐、燒結爐、生產線等重排放工段,盡量安排停產檢修。其中,辛集市澳森鋼鐵的2號高爐已停產,鹿泉金隅鼎鑫水泥公司5條水泥生產線停產檢修。而對于因工藝要求必須連續生產的有關企業,要求減少原料投放,進而降低生產負荷,如所有焦化企業須采取延長結焦時間等措施,減少出焦爐數,壓產減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獲悉,為降低汽車尾氣排放總量,全市公交已經加快更換天然氣公交車步伐。目前,該市天然氣公交車已達2876輛,占營運車輛總數的70%。同時,石家莊市還緊急要求700多個建筑工地停工。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還表示,為應對空氣嚴重污染日,該市交管部門將加大二環內禁行區域無標車、黃標車查處力度,上路行駛的冒黑煙車輛一律攔停、強制維護。石家莊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和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市屬機關、事業單位停用30%公務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