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國“動力之鄉”美譽的哈爾濱,在全國大力發展風電產業的潮流中喜憂參半。
喜的是我們有全國最佳的風電資源和潛力巨大的投資規模,憂的是哈市風電裝備制造業始終沒有實現“整機”的突破。
面對新機遇,我們該如何應對?低碳、環保的風電產業將給哈市帶來哪些新的“動力”?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有風吹來,商機無限
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十一五’發展綱要”規劃,今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210億千瓦時。到2020年,全國風力發電比例將達到12%。這為哈爾濱市發展風電及設備制造業帶來新機遇。
黑龍江省風力資源名列全國三甲,其中哈市的依蘭、通河、木蘭、方正等4縣地處松花江流域,南北兩側的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形成峽谷地貌,受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春季多西南風,冬季多西北風,年平均風速3.0米/秒以上,風力資源最為豐富,可開發風場面積大約在150平方公里。
經過多年努力,哈市風力發電產業迅速發展,今年裝機總容量可達245萬千瓦,相當于去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而擁有“全國風電并網量第一縣”之譽的依蘭縣,目前已建成風電場7個,總裝機35萬千瓦,實現并網35萬千瓦,完成投資36.5億元,去年風電產業新增產值1.2億元,拉動GDP增長0.7%。
今年,依蘭縣將重點推進億陽華富雞冠山5萬千瓦、中國大唐冒煙溝和五道廟10萬千瓦、國電龍源夾信山和老平坨20萬千瓦等風電場開工建設;新建一座裝機容量為100萬千伏安變電所,解決風電輸出難題,年底前完成35億元投資,使裝機并網達到70萬千瓦。
據了解,哈市在周邊縣域規劃風電場31座,預計年末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45萬千瓦,相當于去年全國新增風力發電裝機容量。今后3年,哈市確定的百個強縣大項目中,風電場建設項目就有12個,總投資額近百億元。
按照測算,每1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投資約1億元,可見今后相當時期,風電產業都將是哈市投資熱點。
醒得早起得晚,空白帶來遺憾
以電力裝備制造業聞名的哈市,能否在風電裝備制造業中有所作為,是人們關注的另一熱點。
提起哈市的風電裝備產業,有專家評價“醒得早起得晚”。在全國風電裝備加快國產化步伐時,哈市卻仍在“起點”徘徊,甚至正在被“邊緣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