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幾尾金魚,在2011年春晚上引發爭議。魔術師傅琰東涉嫌“虐魚”事件,被不少動物保護組織聲討。
和舞臺上的魚相比,母親河的上游——金沙江里的很多魚,不僅具有觀賞價值,有的還是國家珍稀和瀕危物種。
在金沙江中游,胭脂魚、鱸鯉、長薄鰍等,被水電企業列為優先保護的魚類就有29種。隨著節能減排目標倒逼,水電開發提速,這些魚的繁衍場所受到破壞,魚類資源面臨危險甚至絕種境地。
2009年,這一流域的兩座大型電站龍開口和魯地拉的建設,被環保部叫停,除未批先建外,很大程度上沒有及時做好魚類保護。
通過整改,直到去年7月,兩電站才通過環評。去年11月9日,龍開口將約1000尾受保護的魚苗捕撈過壩后,放入大壩上游。這是該電站首次實施的魚類放流。
從環保部對“不守規矩”的在建水電站亮“紅牌”,到云南省環保廳副廳長高正文和水電開發企業負責人共同為國內首個流域環保監測管理中心揭牌,“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正逐漸成為雙方共識。
魚的另一種活法
今年1月20日,云南大理州龍開口電站大壩上游三號渣場附近江段,18種金沙江水系土著魚類共3700尾被人們放流到江中。
捕撈過壩,是水電站保護魚類的一種。在大壩下游江段親魚大量集結的水域,人們采用集魚船誘魚、集魚,再把魚裝入運魚車,運到大壩上游放入水庫,以此來維護水生生物的多樣性。
據大理州水利漁業工作站站長趙樹海介紹,今年是網捕過壩實施的第二年,此次集中放流的細鱗裂腹魚、四川裂腹魚占放流總量的84.8%。
除了捕撈過壩,龍開口還對魚實施增殖放流。按照環境影響報告書及環保部審查意見,龍開口增殖站近期主要增殖放流金沙江中游的6種特有魚類,將連續放流15年,每年放流1萬尾,后期將根據監測情況調整。
何為增殖放流?3月8日,趙樹海在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魚在繁殖季節往往要溯流到上游一定距離才產卵。但人工大壩蓄水后,江河里的魚類洄游通道無疑被切斷了。”
他說,有兩種辦法可以補救,一是網捕過壩,但只是臨時的;不可能年年去撈魚,于是就建立人工增殖站。人們把江里特別有經濟價值或瀕危的種族進行馴養繁殖后,把小苗再放回江里。這是一種長期的做法。
“今后,我國新建的水電站都要有增殖站,增殖放流和電站的工程建設同步進行。以后,往年建的水電站也要補上。”趙樹海說,作為漁業部門,主要監督放流是否按照環保部環評的要求,尤其是品種和數量。
“增殖放流只是第一步。先把魚養活,再做病理研究,加以觀察、采集親本并繁殖第一代、第二代。”金沙江中游流域環境保護監測管理中心(下稱“流域監管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去年6月,金沙江中游里的357尾長絲裂鰒魚被中科院下屬的武漢中科瑞華生態工程有限公司采集后,選了40尾送到位于武漢的人工馴養研究基地。目前,成活率為92%。同時被用于繁殖研究的還有圓口銅魚和長鰭吻鮈,由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承擔。
長絲裂鰒魚是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圓口銅魚是長江上游特有魚類,而長鰭吻鮈唯獨金沙江中游有,三者都受梯級電站影響較大,屬于優先保護對象。
“以上都是環保部的要求。”流域監管中心有關負責人說,該中心現有4人,環保人員主要安插在各梯級電站,各電站均設有環保部。
“該中心也是按環保部門的批復設立。”他說。2009年12月22日,云南省環保廳副廳長高正文和華電集團科技環保部主任張東曉共同為流域監管中心揭牌。該中心隸屬于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由華電、華能、大唐等水電企業共同出資入股,也是國內第一個由水電開發企業成立的流域環保協調管理機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