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但環境資源問題也相對突出。“十二五”期間加快實現經濟轉型,采用低碳技術,進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等,應當成為產業轉型的主要方向。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說,從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可以看到,我們寧愿降低增長速度也要發展綠色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與“十一五”規劃比較,“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增設了4個約束性指標,其中有2個為節能減排指標,分別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還對3個約束性指標進行了細化,其中有2個關乎生態環境,分別為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中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森林覆蓋率指標中增加了森林蓄積量。“節能減排的指標更加多元,更加嚴格,必將有力推動中國實現綠色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艾洪德說。
讓綠色觀念深入人心
“十一五”時期,生態建設和節能減排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進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說,“‘十一五’時期,我們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作為約束性指標,這是一個非常有先見的舉措。經過努力完成了19.1%,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工業能源消費的比重下降,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煤炭的比重不斷下降,石油消費增長迅猛,天然氣和外來電等清潔能源的比重不斷上升。特別是由于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低耗能的第三產業所占比例不斷增加。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邵志清說,“節能減排涉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節能意識的增強,節能方法的推廣,如空調溫度的設置、綠色出行、減少使用塑料袋等,這些生活中的細節都能給我們帶來巨大效益,要通過觀念的轉變來推進節能減排。”
一些民營企業已經開始自覺地發展綠色經濟。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說,“民營企業在調結構中要帶頭加快發展綠色經濟,我認為綠色經濟就是生態環保、節能減排、循環利用、資源節約,就是要融入高科技,實現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