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下發《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版)》。與2005年版目錄相比,新能源作為單獨門類,首次進入指導目錄的鼓勵類。
作為國家最具綱領性的產業政策指導文件,投資項目一旦進入指導目錄鼓勵類,就意味著獲得了相關部門在上市融資、銀行信貸、拿地、稅收等多個方面的優待證。因此,該指導目錄可以看作是我國產業政策的風向標與晴雨表。
縱觀最新版的指導目錄,不難發現國家的新能源產業政策已經出現微調:“十一五”期間無限風光的風電被低調處理,而距產業化尚有距離的光伏、光熱發電以及生物發電、生物燃料等子行業卻被政策之手從后面狠狠推了一把。
2.5兆瓦以下風機不再受政策鼓勵
在指導目錄鼓勵類新增的新能源門類中,涉及了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海洋能與潮汐能等多方面的內容,而透過對比不難發現,該門類中對太陽能與生物質能所著的筆墨要遠遠高于風能。
在10個子項中,提及生物質能的有5項,提及太陽能的有4項,提及海洋能與地熱能的有1項,而風電僅在“風電與光伏發電互補系統技術開發與應用”這一子項中被一帶而過,其背后透露出的政策含義引人深思。
業內人士認為,風電在裝機規模、政策扶持和技術發展等多方面都遠超其他新能源形式,在目前并網與淘汰落后機組等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政策更多地對發展相對滯后的太陽能與生物質能更多傾斜,也在情理之中。
指導目錄中還提到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其中唯一涉及新能源的就是風電。發改委在對指導目錄的解讀中表示:“諸如風電等部分新興能源產業投資過熱,主要原因是在國家嚴格調控‘兩高一資’等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形勢下,資金大量涌入以新興產業為主的裝備制造業所致。如不及時加以調控,不僅將使企業陷入生產經營困難,還將影響產業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步伐。”
去年,工信部曾下發《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準入標準》(征求意見稿)。在該文件中,首次提到新建風機制造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兆瓦及以上機組的能力,而在此次發改委下發的指導目錄第十四條機械門類中,首次明確提出鼓勵2.5兆瓦以上風電設備整機及2.0兆瓦以上風電設備控制系統、變流器等關鍵零部件。
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國家在風電產業政策上的微調已經通過該指導目錄落到實處,未來不符合政策的風電整機或零配件制造企業,將不會再受政策鼓勵。
日前,電監會通報了酒泉風電機組大規模脫網等幾起風電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相關并網風機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除了對單機容量設限外,該政策言外之意還要進一步淘汰落后的風電機組。這將利好已經在行業內形成龍頭地位的相關上市公司,如華銳風電和金風科技。
光熱發電或迎來“黃金五年”
新能源門類中涉及到的太陽能子項包括:太陽能熱發電集熱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集成技術開發應用、逆變控制系統開發制造;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組件設計與制造;高效太陽能熱水器及熱水工程、太陽能中高溫利用技術開發與設備制造。
這其中,太陽能光熱發電被放在首位。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在產業政策方面大力推進光熱發電及與其有關的設備制造。
幾個月前,我國首個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鄂爾多斯50兆電站在北京開標。但與業內早先預期的趨之若鶩相反,僅有國電電力、大唐集團新能源、中廣核太陽能三家企業聯合體投標。開門遇冷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光熱發電技術尚不成熟,以及缺乏規?;涮桩a業鏈支撐致使發電成本居高不下。
中科院電工所資深研究員馬勝紅認為,光熱發電成本至少在每度1.5元-1.6元之間,而大唐新能源與皇明綁定的聯合競標體的中標價為0.939元,大幅低于成本線。在國內光熱發電相關設備遠未實現產業化的條件下,目前光熱發電企業想實現盈利基本不可能。
就光熱發電最為成熟的槽式光熱發電系統而言,其主要由集熱管、聚熱鏡片、汽輪機和支架等零部件構成。與光伏發電產業基本已經實現國產化不同,光熱發電的上述配套零部件產業鏈尚未建立,而其核心部件集熱管,仍為德國肖特公司與西門子兩家公司壟斷。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從事集熱管研究的企業有北京中航空港通用設備有限公司、皇明太陽能集團、東莞康達機電等幾家公司,但距大規模產業化尚需時日。除集熱管外,光熱發電的另一重要設備汽輪機,由于是非標設計,距離大規模產業化亦尚有時日。
馬勝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西部很多城市都在醞釀上馬光熱發電項目,國家在產業指導目錄中將光熱發電列為新能源鼓勵類中的第一項,對于光熱發電系統設備的產業化而言是重大利好,而隨著相關設備規模化生產,光熱發電成本也將在“十二五”期間迅速下降。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A股市場上與光熱發電概念直接掛鉤的上市公司不多。除擬在A股上市的皇明太陽能外,航空動力算是其中一家,該公司具備斯特林太陽能發動機生產能力。但宏源證券相關研究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航空動力的斯特林式太陽能發電機主要是為海外代工,不具備自主技術,目前處于終試階段,距離規?;a尚有一段距離。未來公司仍以航空發動機為主業,預計斯特林式太陽能發電機業務對公司業績貢獻有限。
在指導目錄第十九條輕工門類中,還提到要鼓勵符合條件的各類光伏電池及高純晶體硅材料產業,具體要求為:單晶硅光伏電池的轉化效率大于17%,多晶硅電池的轉化效率大于16%,硅基薄膜電池轉化效率大于7%,碲化鎘電池的轉化效率大于9%,銅銦鎵硒電池轉化效率大于12%。
在馬勝紅看來,以上標準定的并不高,大部分國內企業已經達到相關標準。
其中,天威保變下屬的天威英利單晶硅轉化率已經達到19.8%,多晶硅已經達到18.9%。該公司擁有從鑄錠、切片、電池、組件到太陽能光伏應用系統的完整產業鏈,已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幾家擁有完整產業鏈企業之一。另外,天威保變旗下的天威薄膜一期項目于2009年6月建成并投入試生產,2010年上半年已經進入全面生產階段。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