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節能服務公司出資幫企業或政府機構建設節能工程;節省的煤電油費算節能服務公司的收益,或與用能方共同分享,這種買賣“看上去很美”
這兩個月,工信部剛發布的《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在業界持續發酵。《規劃》明確提出的工業節能“九大工程”以及配套投入的5900億資金,成為節能行業關注的焦點。
“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十二五’期間預計實現節能量6.7億噸標準煤”。《規劃》中,提出了中國工業節能的總體目標和行業目標。
這一目標被認為是“硬骨頭”。有關專家提出,應在結構節能上下功夫,綜合運用管理節能和技術節能。在2011年節能減排任務未完成的尷尬下,這種姿態顯得更有深意。
“要實施節能發電調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節能采購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加強用能管理”。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了節能環保工作,并重點提到了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
“今年EMC領域將迎來罕見的大餐。”一位合同能源管理領域的專業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根據國標《合同能源管理技術通則》,其是指“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成本的一種市場化運作的節能機制”。
在2010年的“25號文”,即《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出臺前,很多人根本沒有聽說過合同能源管理。
此前的2009年,中國合同能源管理行業的產值才200多億元,一度被戲稱為國務院討論的“最小行業”。
作為市場化節能模式,業界普遍認為,EMC今年將迎來空前發展機遇。
春江水暖
“2012年的情況,應比2011年好得多,因為政策環境更有利”,北京碩人海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員表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基本能放心來做了”。
早在1998年,中國政府與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GEF)共同實施“世行/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示范和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在北京、遼寧、山東建立了國內最早的3家節能服務“示范”公司。
“25號文件之后,此行業開始爆發式增長,出現了大批新公司”,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秘書長趙明稱,“目前我協會會員有800多家,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備案的公司是2339家;但據我們了解,市場上還有一批很活躍的公司,加在一起大約有4000多家”。
“實際上可能更多”,合同能源管理技術標準(國標)專家組成員、北京華聯律師事務所律師何生認為,這兩年國家從稅收、財政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吸引了大批投資者、設備制造商和用能企業紛紛加入該市場,“這是很好的趨勢”。
“希望做一些大點的項目,對先進的國際國內節能設備和新的資訊、產品,都有迫切需要”,從事合同能源管理業務已經十幾年的北京奧天奇能源科技公司有關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今年上三五個項目不成問題;形勢比較好,就是人員缺口大,一直在招人”。
接受采訪時,奧天奇公司正忙著組織和財政部乒協、國家發改委乒協聯合主辦“國家機關乒乓球賽”。全國人大常委會、住建部、質檢總局等部門都有代表隊參加。
“雖然是個小球,但很容易溝通感情”,奧天奇的這位人士表示。和其他節能服務公司比起來,奧天奇的客戶主要是部隊、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很有特色。
目前,奧天奇已為交通部、國家統計局、信訪局、體育總局、外交部、鐵道部、審計署、文化部、發改委和財政部等諸多國家部委的能源系統作了節能改造。
該公司有關人士表示,“這類型客戶的錢款往來比較有原則,克扣或者延期付款都較少發生”,“而一些民營企業想節能,又不愿花太多的錢,總在硬件方面打折扣,完工后維護保養、施工返工等工作量很大”。
問題多多
比起奧天奇,一些節能服務公司的遭遇則比較悲慘。
“不給他們結算;想接下一個活,就不能結清上一個的錢”,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網法務專委會主任、北京市煒衡律所高級合伙人楊黎明律師稱,他曾多次親耳聽到某些國有企業人士這樣評價為其服務的節能服務公司。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