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亞相關部門發布文件,提醒制造商和進口商關注額定制冷能力不超過65kW的空調器最低能效標準,同時公布了新能效等級計算方法以及標識的陸續實施時間。
根據新規定,從2010年4月起,澳大利亞對大部分空調冷卻裝置制定更加嚴格的最低能效標準,首次對產品的加熱裝置設定最低能效標準,引入降低待機能耗和曲軸箱加熱器的功耗要求,以及需求響應性能顯示等五項內容,而2011年4月,更新納入待機能耗和其他非經營性能源消耗的制冷和加熱設備的最低能耗標準。
近年來澳洲對統一空調能效標準和能效標簽頗下功夫,新的標準已經涉及單相和三相的蒸汽壓縮式空調。不斷升級的能效標準帶來壁壘制約,今年以來,寧波地區輸澳的空調器以蒸發式空氣冷卻器和分體式空氣調節器為主,總的貿易出口金額為414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萎縮22%,受壁之困凸顯,雖然大型技術性企業未受到較大阻礙,而部分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則可能損失較大,2010年新能效標準和標識的實施,將意味著出口阻力進一步增大。
檢驗檢疫部門稱,在全球能效標準日益嚴苛的大趨勢下,國外能效標準和標識的出臺將大大提升企業產品制造能力,并且推動企業產品研發從低端向中高端轉型。我空調企業當務之急是把握海外最低能效標準逐步統一的方向,著重做好如下幾方面:一是積極適應海外市場變化要求,提高產品的環保檢測和附加值,通過嚴格對照進口國環保性、節能性等準入條件進行生產,研發符合國外能效理念要求、附加值高的創新產品;二是龍頭企業積極整合資源,參與標準制定,爭取話語權,為企業的技術力量改革和產品結構轉型提供有力的保證;三是在目前同國外空調技術實力存在差距的情況下,不斷優化產品結構,主打產品差異化,例如推出雙節能產品,以此突破海外技術壁壘。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