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有望新增產值約4500億元
發布時間:2016-6-2 來源:南方日報
日前《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正式印發,《土十條》的總體目標是為切實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而在這一政策目標的背后,也蘊含了無數的商機,環保產業尤其如此。事實上,培....
日前《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正式印發,《土十條》的總體目標是為切實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而在這一政策目標的背后,也蘊含了無數的商機,環保產業尤其如此。
事實上,培育環保產業新的增長點是《土十條》實施后,預期可以產生三個方面的成效之一,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土十條》提出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建立建設用地調查評估制度、嚴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環境風險、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研發土壤污染防治專用設備和產品等,到2020年,這些任務措施預計可帶動環保產業新增產值約4500億元。
土壤修復市場潛力巨大
在環保產業這一廣闊的市場里,土壤修復產業無疑將會因《土十條》而受益。
事實上,隨著近年國家對污染土地的環境管理日益重視,眾多資本和企業早已把目光瞄準土壤污染治理這一新興行業的巨大潛在市場,并紛紛進入土壤污染修復行業尋找發展機會。
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谷慶寶介紹,從2013年年初到2014年中旬的15個月內,以“土壤修復”注冊的公司達到了1000多家,土壤修復企業一時間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
面對這一“熱潮”,中國土壤修復產業聯盟秘書長高勝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卻表示,號稱進軍土壤修復行業的企業眾多,但目前國內真正接過項目的企業也就二三十家,而這里面真正有能力也有意愿能真正做好土壤修復的企業,應該說目前還不到10家。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也指出,目前國內鮮有企業擁有進入治理狀態的技術,“土壤修復可以分為場地污染修復和農地污染修復兩大類型。場地污染修復商業化操作已經有一些案例。農田土壤污染類型,很多科研院所建立修復示范基地,但都是以調查和開發技術為主,目前都尚未進入規模化修復階段。”
盡管如此,《土十條》的面世依然給土壤修復產業帶來巨大的潛在市場,此前有專家就曾預測,土壤污染治理需要十幾萬億甚至幾十萬億的投資,而目前國內土壤修復產業產值僅為環保產業產值的1%左右,這一數值遠低于發達國家30%左右的水平。
農藥化肥落后產能將淘汰
此外,從《土十條》中“到2020年,全國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提高到90%以上”的要求也可預見,未來化肥、農業等產業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對此,《土十條》提出要加大財政投入,研究制定扶持有機肥生產、廢棄農膜綜合利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等企業的激勵政策。在農藥、化肥等行業,開展環保領跑者制度試點。
這無疑在提醒農藥、化肥行業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同時,對于先進產能企業,會享受到相關的政策紅利。
在測土配方施肥這一行業,當聽到“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提高到90%以上”的消息后,廣東耕肥總站相關負責人很驚喜,他表示,這一目標的提出無疑會在測土配方施肥產業鏈上催生出諸多新的業態,從事該領域的工作人員會增加,“比如會產生一些社會化的服務,部分原來由政府完成的工作將會交給新型經營主體來完成”。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