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日舉辦的首屆松江四腮鱸科技文化節上記者獲悉,素有“江南第一名魚”之譽的松江鱸魚,在上海野外絕跡了近二十年后,經復旦大學三代科學家的努力,終重回松江。
松江鱸素負盛名,據《續韻府》記載:“天下之鱸皆二腮,唯松江鱸四鰓。”故松江鱸亦作“四腮鱸”。其質細白,肥嫩、鮮美,自古被視為上乘珍饈。
“莼鱸之思”的典故更為它蒙上浪漫的色彩。相傳乾隆皇帝南巡時曾品嘗,并將其譽為“江南第一名菜”。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訪華時,招待他的國宴菜單里,亦有松江四腮鱸。
近年來,隨著造閘建壩工程的增多,松江鱸魚的洄游路線被破壞,加上嚴重的水源污染,享有盛名的松江鱸在二十多年前絕跡上海。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復旦大學開始進行松江鱸魚的人工訓育技術研究。二000年,該校組織“尋找松江鱸蹤跡”的大行動,調查范圍涉及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其中包括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天津、上海,最終找到了幾十尾野生松江鱸魚。
為了拯救這一瀕危物種,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啟動了新一輪研究命題,研究這種對水質和環境要求高、需要洄游的物種的人工培育模式。經過復旦三代科學家的努力,終于攻克了松江鱸的人工繁殖難關。
近日,經相關部門許可,“江南第一名魚”終于在春節前后重回上海人的餐桌。在傳承文化節上,主辦方特地請到當年為尼克松總統烹調松江鱸魚的大廚的徒弟,為嘉賓烹制名菜“八珍鱸魚膾”。據悉,用松江鱸魚烹制的菜肴還將在世博園內供應,向中外嘉賓展示這一江南名魚的風采。 鄒瑞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