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市未來的新開工住宅都采用工業化住宅的建設方式,我們每年將減少廢木材5.7萬噸,減少廢鋼筋5.4萬噸,相當于鳥巢的用鋼量。”在今天上午的城鄉建設與管理座談會上,政協委員、萬科副總裁毛大慶稱,碳排放的40%是來自建筑行業,建議城市未來新建的房子實現工業化,實現“低碳”目標。
毛大慶委員稱,目前我國東部的城市大多屬于高速發展期,住宅的建設開工面積占了全社會施工的總開工面積一大塊,但國內住宅建設現在大量還是用傳統的施工方式,生產的效率差,屬于低技能的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設備成本、能源和資源的過度消耗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根據傳統的建房方式,每平方米住宅會產生20公斤標準煤的能源消耗,同時現在大量住宅還是采用毛坯房的交房方式。據研究數據顯示,每一戶90平米的住宅老百姓自己裝修,產生的建筑垃圾在2噸左右,而且產生的大多是難降解的垃圾。
他舉例稱,在日本、美國、新加坡、香港,這些地方大規模的密集型住宅建設,工業化、產業化程度都很高。根據先進國家統計,采用工業化住宅的建設,可以節約材料20%左右,節約水60%左右,對節能減排有重大的意義。
毛大慶建議,北京應積極鼓勵商品房的精裝修的交房模式,這樣可以大量的減少建筑的垃圾,不必要的建筑污染和排放。另外,盡快對現行的住宅規范標準體系進行修訂,更好的為未來住宅產業化、工業化生產方式做好鋪墊和準備,為北京要進入國際城市、低碳發展做好準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