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在全球矚目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在大會上宣布中國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已居世界第一位!這極大地肯定了中國新能源、太陽能產業從業者所取得的成績。但是,由于行業入行門檻低,中國太陽能行業在經過近20年的幾何膨脹式增長之后,聚集了大大小小5000多家企業,企業發展良莠不齊,行業、市場秩序混亂,已經是廣大消費者和業內人士公認的事實。
現在看來,中國的太陽能行業在經歷了規模化發展歷程之后,遇到了產業發展成熟期的分水嶺,開始走上從“技術持家”到“標準競爭力”的發展之路,行業標準化之路亟待必行。在太陽能行業標準缺失的現狀下,先鋒企業牽頭起草標準成為突破行業發展壁壘的破冰之舉。
2009年12月7日,太陽能行業領頭羊江蘇華揚新能源集團與教育部太陽能發電及制冷工程研究中心經過反復實驗和總結,聯合發布太陽能熱水器生產的標準化倡議,并在行業內首家將旗下所有產品統一采用集熱效率最宜的1.8m管,同時呼吁倡導太陽能行業真空管生產長度標準化。這一標準的倡議,掀起了2010年太陽能行業標準化風暴的帷幕。
據悉,真空管是太陽能熱水器的“心臟”。目前太陽能熱水器廠家所生產的真空管參差不齊、“門派林立”,從1.5米到2.3米不等,真空管長度不一幾乎成了整個行業的“傳統”。由于國家尚未出臺相關硬性標準對真空管的長度標準進行規范,各生產廠家紛紛利用真空管的長短這一“獨門技術”來保證自己的銷售額和“勢力范圍”,導致消費者的維修費用加大,甚至被告知“無法維修”。在倡導節能減排的今天,真空管長度參差不齊,已成為制約我國太陽能高能效轉型的最大瓶頸,對消費者來說,在正確選擇高效太陽能熱水器上也存在消費指南空白,由此導致的維修不便和資源浪費,與新能源行業的高能效初衷相違背。
據了解,由華揚新能源集團提倡采用的1.8m真空管經過教育部太陽能發電及制冷工程研究中心技術鑒定和論證得到認可,1.8米有望被認定為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效率最宜的長度。有關專家指出,1.8米是真空管的“黃金分割點”,過長會造成熱水死角,過短則不能充分利用太陽光照,造成資源浪費。華揚提出的1.8m真空管的倡議,可以說是凈化太陽能行業真空管混亂格局的“破冰之舉”,將進一步推動整個行業的標準化,并進而推動高能效目標的順利實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