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北京市副市長黃衛在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提高垃圾收集處理現代化水平建設宜居城市”議案辦理情況時說,北京市擬將每月最后一個周六設置為“全市再生資源收集日”,讓專業回收隊伍走進社區,還將公布相關電話和回收物品清單。獲知這一消息后,不少市民表示擁護。然而,筆者在此要給大家潑點冷水,設立“全市再生資源收集日”是個好政策,但是不能虎頭蛇尾,千萬別讓掌聲掩蓋了垃圾分類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目前,垃圾分類存在以下難題:
有專業回收隊伍不等于有專業分類家庭。垃圾分類提了很久了,再生資源回收也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但是我們做得如何呢?恐怕不能說很樂觀。在日本,家庭主婦把一個可樂瓶子分成3部分回收:取下包裝紙,將瓶蓋和瓶身分開。從細節上看,日本的再生資源回收可謂是細化到了每一個目標。而在國內,真正知道并且踐行垃圾分類的家庭恐怕不多。因此,我們要推廣垃圾分類,每個家庭首先要懂得相關知識,并把這項工作做好、做細。
進行網上預約回收不等于實際回收。為了保證回收效果,北京市要求在網上預約回收。有權威數據表明,北京2004年全市廢舊物資回收量為448.4萬噸,交易額39億元。據測算,北京市再生資源回收物資年均增幅在8%~10%左右。按照最高10%估算,從2004年到2009年,北京的廢舊物資回收量在722.14萬噸左右,要是都做到如期回收,數字非常可觀。但是,不知道上網的北京市民中間,能做到再生資源分類的有多少?操持家務較多的老年人、生活節奏較快的年輕人,能否有時間并且愿意做好這項工作?筆者以為,網上預約回收只是一個叫賣點而已,實際效果未必理想。
激勵措施產生的能量有多大?除免費發放分類收集容器和垃圾袋之外,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會采取發放醬油等激勵措施鼓勵居民對垃圾進行分類。誠然,醬油本身并不值錢,但是獎勵市民一袋醬油的價值遠遠高于其本身。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多出臺這樣的經濟激勵政策和措施。
其實,國內一些地區多年前就開始做垃圾分類工作,但實施的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北京市能夠堅持推廣垃圾分類,并出臺種種措施促進垃圾分類實施,這一做法無疑值得各地學習。期待北京市的垃圾分類工作能夠真正做好,取得成功經驗后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翟恒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