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訊)面對商業模式的取舍問題,馬健深知舍與得的真諦——懂得舍掉一些東西也許會得到更好的東西
2008年8月9日,北京奧運會開幕的第二天。當馬健滿心歡喜期待著晚上回家看奧運會時,一件突發事件卻讓馬健瞬間心情全無。
下午4點半,馬健辦公室的門突然被“咚”地一聲撞開,正在梳理工作思緒的馬健一愣,幾秒種過后才緩過神來。
“馬總,不好了,出事了……”助理急促地告訴馬健。
“出什么事了?”馬健有些疑惑,心想公司運轉正常怎么會出事?
“剛才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通知17點半要關閉網站的機房,管理局說咱們的ICP(互聯網經營許可證)有問題。”
“什么……”馬健的腦袋“嗡”的一聲,要知道關閉網站服務器就意味著公司會“突然死亡”。此時,馬健才突然想起自己忘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原來馬健原有的公司主體因融資重組新公司而出現變更,但卻忘記將ICP在相關部門進行重新登記變更。
“要關多久?”馬健焦急地問。
“至少一兩個月。”助理的話讓馬健焦躁不安,他清楚奧運會之后還有殘奧會,如果網站真的關兩個月,網站必死無疑。
馬健匆忙拿起電話不斷地撥打尋找各方關系,天無絕人之路,就在萬分焦急時,馬健最初的投資人王雷雷給了他很大的幫助。王雷雷聯系到通管局(信產部直屬的單位,辦理互聯網專項備案的機構)的主管并說明情況后,在辦公室坐立不安的馬健終于在17點半等到消息——“這個公司沒有大問題,給一周時間補辦相關手續。”接到上級命令后,ICP機房立即取消了關閉舍得網的計劃,馬健激動得一下子蹦了起來。
“其實當時被關的網站很多,大部分網站都存在違規問題,而我們的情況并不嚴重,但還是被‘順便’帶上了,如果關閉,現在舍得網也就不存在了。”舍得網創始人、CEO馬健告訴《中國新時代》。
18年前,馬健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師大,畢業后馬健曾在百合網做過副總裁。2007年10月,馬健創辦舍得網,通過為閑置物品交換雙方搭建平臺賺取增值服務費,目前擁有200多萬會員、累積登記150萬件閑置物品、成功交易超過100萬筆的C2C閑置物品交易平臺。
自立門戶
離開百合網自立門戶后,2007年7月,“不服管”的馬健與從百合網離職的搭檔:陳鵬、車林、黃海和劉愛科共同尋找新的未來。馬健賣了閑置的房子,抵押了在住的房子,加上其他幾個人的積蓄,湊了一百多萬創立了舍得網的前身“寵愛網”。為了節約開支,其他四個人搬到了馬健家,晚上睡覺,白天集中在客廳辦公。“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將資源、潛力能夠共同最大化的發揮。”對于自立門戶馬健給出如此答案。
寵愛網是面向寵物主的SNS網站,寵物主通過網站分享寵物的故事,進行交流。雖然很多寵物主很喜歡寵愛網,但馬健很快發現“寵物網”用戶增長率不夠,很難做廣告。
馬健意識到靠寵愛網賺錢,需要太長的時間,于是他把目光投向電子商務網站,想到了易物網站。沒想到,網站轉型方案一出,內部分歧隨之而來,有時甚至激烈到拍桌子。最后,得出“兵分兩路”的方案:原團隊繼續做寵愛網;組建另一組隊伍運作易物網站“舍得網”,兩個團隊相互溝通交流。2007年12月,寵愛網的發展和馬健最初的判斷一樣,僅僅上線3個月就宣告關閉,此時舍得網已發展起來。
在馬健的眼中,舍得網的名字并沒有什么玄機。“我們先設計好服務模式,這個服務模式其實就是一舍一得,首先把你的舍給別人,就會有機會換得其他物品,那么舍得兩個字跟目前的交易模式很貼近,我舍完之后就可以得嘛。”馬健對于舍得的理解似乎有些像佛經一樣簡單而高深。
“舍得網能夠用更低的價格滿足大眾的基本需求,成功率就會很高。大眾保證你的市場規模,而基本需求保證你的持續性。那么處理閑置物品或購物省錢都是大眾的基本需求,它是可持續性的。”簡單的商業理論卻讓馬健看到其中更為廣闊的商業機會。
“我們會發現一些未被充分滿足的需求,不指望去發現一個全新的市場。”其實在舍得網創立之前已經有眾多的換物網站,而今天馬健玩的是CPS(購物返利),“其實在我們出來之前早就有很多人在玩了,其中比我們玩得好的人多了。”舍得網后來居上,馬健言語間顯得幾分得意。
資本路徑
2008年3月,空中網向舍得網投資400萬元,并承諾在年末進行第二輪投資。但在11月,舍得網被告知第二輪投資取消。生計問題頓時迫在眉睫,第一輪的400萬元也只剩100萬了。
馬健做出削減開支的決定。“5個合伙人零工資,公司高管工資減半,全體員工沒獎金。”與此同時,馬健開始尋求新投資。“跟SIG(美國海納亞洲創投基金)談得時間長一些,因為他們的總部在美國,而且當時正好趕上金融危機。在決策之前,其實美國跟中國的投資人分歧非常大,美國那邊強烈反對。”顯而易見,對于投資當時還看不到任何清晰商業模式,又沒什么收入的舍得網,投資人的分歧似乎可以被理解。
老天似乎非常眷顧馬健,2009年3月初,SIG還沒有決定投資舍得網,每年三月初的SIG都會在國外舉辦年會,召集他們投資的國內公司開會。因為去年資金有限,所以將會議地點選在海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