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當時赴美上市的光伏企業,幾乎股價夭折近半,而相比之下,香港資本市場平均15倍的市盈率回報,也提供了更廣闊舞臺,更何況,這是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太陽能企業,更受市場熱捧。
在江游看來,赴美上市更貼近用戶市場,是更好的選擇途徑,為此,江蘇中能曾做了很多先期的準備工作,但金融風暴來襲,市場迅速變臉,“只有選擇主動放棄,轉戰香港”,江游說,現在回頭看來,效果還是令人滿意的。
不過,本報記者獲悉,公司仍未放棄赴美上市計劃,但要看市場情形。
可以看出,自從將保利協鑫裝入上市公司之后,朱共山積極鋪路融資渠道。
為了順利達到理想的產業規模,保利協鑫找到的合作伙伴是中投公司。2009年12月23日,中投以55億港元持有保利協鑫20%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并且,保利協鑫還將和中投在下游太陽能電廠成立合資公司。
中投的進入,不僅給保利協鑫帶來了足夠的運營資金,還將幫助其迅速進入太陽能發電業務,并在國際上強化公司知名度。
“這使我們多晶硅三期和1GW的硅片建設費用已足夠,如果以后再有其他的擴展計劃,會考慮銀行貸款。”保利協鑫投資者關系處人士表示。
多晶硅以規模取勝,越大的規模越有利于成本降低,同時又投資巨大,江蘇中能副總經理呂錦標介紹,每3000噸約需20億元人民幣投資。
多晶硅市場價格暴跌之后,長單價約維持在55美元/公斤,而2009年前三季度,保利協鑫多晶硅成本在41.7美元/公斤,“這里面還包括10%-15%的折舊成本”。
相比之下,目前,全球領先的企業Hemlock和Wacker生產成本約在25-35美元/公斤,“但他們做了十幾年,沒有太多生產折舊”。
“我們多晶硅平均成本售價在71.7美元/公斤”,保利協鑫稱,目前產品約70%走長單,手里的長單有多晶硅33000噸,硅片15.4GW。
接下來,保利協鑫將通過爭取直供電、改進氯氫化設備,一年之內,將成本控制在30美元/公斤。“在硅料領域的產量,我們去年年底可達7500噸,今年則在1.4萬噸-1.5萬噸左右,保守估計,利用率在80%。”
未經審核的2009年三季報顯示,1-9月,協鑫光伏綜合收益達19.177億元人民幣,毛利率為38%。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在經過幾輪配股,融資后,保利協鑫負債率大大降低,目前只有20%多。據記者了解,同類企業的負債率則在70%-80%。
電廠起家
盡管董事長朱共山曾通過不同渠道表示,并不喜歡“民間電王”、“資本運作高手”的稱號,但外界仍將這樣的稱號冠之。
今年50出頭的朱共山,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其為江蘇阜寧東溝人,20年前就從事電力行業。
早在上市公司裝入光伏業務以前,保利協鑫主要依托香港資本市場,經營旗下電廠業務,上市公司目前仍參股18家高效能熱電廠、1家垃圾焚燒發電廠和1家風力發電廠。
母公司為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也是朱共山所有,集團旗下公司多于開曼群島或是英屬處女群島注冊成立。
在朱共山看來,協鑫集團更是個煤電運一體化,新能源裝備制造的企業集團。
在電力集團國有化趨勢之下,民營電廠空間極為有限,就像朱共山在光伏領域,選擇中投公司作為盟友一樣,在其他領域他曾獲得中國保利集團的鼎力支持。
記者了解到,中國保利集團旗下的保利香港(9.2,-0.10,-1.08%,經濟通實時行情),在公司剛上市時曾是第三大股東,后來幾度引進投資人,股份稀釋到現在的0.87%。不過,這仍不妨礙雙方在其他領域的合作。
可以看出,協鑫集團致力于煤電產業一體化,以電力生產為主,向上擴展至煤炭開發、煤化工及煤炭物流,向下延伸至多晶硅之類的用電企業。
這與中國保利集團致力于煤炭采選、煤化工、發電、鐵路運輸縱向一體化的產業鏈,多有重合,并且,在礦產資源投資上,保利集團也具備很多優勢。
在中國保利集團的支持下,朱共山在江浙兩地的二、三線城市以及經濟開發區,建立配套電廠。知情人士稱,一度旗下的電廠曾上了國家環保整改名單,但后來其以環保再生能源發電改變公司業務結構。
因此,在與記者的接觸中,公司管理層為了證實自己確實有團隊、能力和資金投身于炙手可熱的太陽能領域,常常會強調其電力公司背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